首页> 中文学位 >保险资金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6h】

保险资金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文献回顾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结言

第2章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及问题

2.1 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沿革

2.2 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2.3 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

2.3.1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不高,投资收益低

2.3.2 资产、负债的匹配性较差

第3章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及筹融资情况

3.1 基础设施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3.1.1 基础设施的定义

3.1.2 基础设施的经济特征

3.1.3 基础设施项目的分类

3.2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情况

3.2.1 当前主要融资渠道

3.2.2 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3.3 朝阳区基础设施的发展前景

第4章 保险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4.1 政策的可行性

4.2 经济的可行性

4.2.1 对保险业的经济效应

4.2.2 对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

4.3 社会的可行性

4.3.1 对保险业的社会效应

4.3.2 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效应

4.4 技术的可行性

4.5 朝阳区引进保险资金的优劣势分析

4.5.1 朝阳区吸引保险资金进入的优势

4.5.2 朝阳区吸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限制

4.6 “十二五”时期可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保险资金量的实证分析

4.6.1 回归模型的建立

4.6.2 “十二五”时期可以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保险资金量

第5章 保险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研究

5.1 投资路径概览

5.1.1 直接投资

5.1.2 间接投资

5.2 债权信托模式

5.1.1 信托的概念

5.2.2 运作模式

5.2.3 模式特点

5.2.4 基础设施集合信托发展现状

5.3 产业投资基金模式

5.3.1 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

5.3.2 运作模式

5.3.3 模式特点

5.3.4 产业投资基金实例

5.4 委托贷款模式

5.4.1 委托贷款的概念

5.4.2 运作模式

5.4.3 模式特点

5.5 模式的优化选择

第6章 “十二五”时期地方政府利用保险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推进险资投入基建领域

6.1.1 深入挖掘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做好险资与项目的对接工作

6.1.2 完善项目担保及增信方式,提高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6.1.3 充分利用企业债券等现有成熟渠道,吸引保险资金进入

6.1.4 尝试信托等新型模式,拓宽险资运用渠道

6.1.5 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推动保险企业做大做强

6.2 保险公司应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投资业务拓展

6.2.1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风险管理能力

6.2.2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合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相关图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在国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我国保险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渠道不断拓展,运用水平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投资渠道不畅,收益率不够稳定,风险难以有效释放,制约了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促使保险业界努力寻求长期稳定的资金运用渠道,分散投资风险。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建设资金相对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造成基础设施已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短板,促使地方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的创新。
   文章基于上述背景,总结了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二者结合、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运用计量模型,对“十二五”时期保险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量进行了测算,并对保险资金可能采取的信托债权计划、产业投资基金和委托贷款等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
   针对北京市朝阳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朝阳区吸引保险资金的优势,也指出了朝阳区在项目储备、项目担保和信用增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面对问题,文章最后从地方政府和保险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险资与基础设施结合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要做好险资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对接工作,完善项目担保及增信方式,加强对保险企业政策支持引导,充分利用企业债券等成熟模式,积极探寻信托债权计划等新型模式,吸引险资进入;对于保险企业而言,要严格控制投资比例,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做好投资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着力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