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原衰退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临床基础研究
【6h】

高原衰退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临床基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部分 文献综述

1.中(藏)医对高原病认识

参考文献

2.传统中(藏)药物防治高原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防治高原病常用化学合成药物及复方分类概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高原衰退症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研究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过程和方法

4.研究结果

5.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药治疗慢性高原衰退症(气虚血瘀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1.研究对象的选择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慢性高原衰退症microRNA和mRNA联合分析研究

1.慢性高原衰退症microRNA芯片检测

2.慢性高原衰退症mRNA芯片检测

3.联合分析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入简历

创新点查新报告

附录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我国是认识高原病最早的国家,国外对高原病认识起步较晚,但高原病的命名和分型比国内要早。国外慢性高原病病名只包括高原心脏病和高原红细胞增多,并无慢性高原衰退症的病名,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我国1995年提出慢性高原衰退症病名,但是相关的研究很少开展,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一些症状、病名探讨层面,甚少有关于发病机制、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对策等深层次的研究,也无有效的防治对策。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阐明慢性高原衰退症的证候分布规律及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通过开展临床研究阐明中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通过开展microRNA和mRNA联合分析研究,从基因层面探索本病的发病机制。
  研究方法:
  1.高原衰退症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研究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纳入慢性高原衰退症患者722例,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切入,一方面运用中医传统理论,研究慢性高原衰退症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规律,为防治慢性高原衰退症中医防治提供原则和指导。另一方面,运用现代医学理化检查,研究慢性高原衰退症患者与正常人群高原相关的理化指标方面的差异,揭示慢性高原衰退症发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2.中药治疗慢性高原衰退症(气虚血瘀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基于上述研究,选择慢性高原衰退症发病较常见的证型,开展中药防治慢性高原衰退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
  3.慢性高原衰退症进行microRNA和mRNA联合分析研究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对慢性高原衰退症进行microRNA和mRNA联合分析研究,筛选差异基因交集,预测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明确发病机制指明方向。
  研究结果:
  1.高原衰退症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研究
  慢性高原衰退症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红细胞压积高于正常人群。多因素校正的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高原衰退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高海拔工作年限≥31年、急性高原病病史、高血压家族史、睡眠质量差、生活紧张、体育锻炼≥6小时可能是慢性高原衰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慢性高原衰退症中医常见症状阳性比例占50%以上的症状依频次由高到低排列为:乏力(66.34%),健忘(61.63%),腰膝酸软(60.39%),气短(56.93%),神疲(56.23%)。被调查者舌质主要见舌质红、舌质淡白、舌质紫暗。常见的脉象为脉细、脉弦、脉虚。中医证候(八纲辨证)以两证相兼或三证相兼为主。被调查者中医证候(五脏辩证)分布以一证单见、两证相兼、三证相兼为主。因子分析显示其证型可辨证分为心脾两虚类证、心肾阴虚类证、肺肾气虚类证、肾阳虚类证、瘀血阻络类证、肝经湿热类证。聚类分析证型主要集中在心脾两虚兼挟痰湿证、肝郁脾虚证、心肾阴虚、肾阳虚证。
  2.中药治疗慢性高原衰退症(气虚血瘀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本研究纳入病例80例,分药物组38例,安慰剂对照42例。服药8周后,肺功能检测指标中,最大肺活量(VC MAX)、用力呼气一秒量比最大肺活量(FEVl/VC MAX)较服药前有显著改善;胸片检查中A/T比值较服药前有显著改善;服药8周后,药物组VEGF下降;服药4周后,药物组中医症状积分及西医症状积分均下降,服药8周后,药物组中医症状积分及西医症状积分继续下降。
  3.慢性高原衰退症进行microRNA和mRNA联合分析研究
  前期研究发现的高原病低氧相关基因未在本研究中得到验证,本研究发现13个差异基冈SLC25A25、KIAA1486、ANKFY1、ZEB2、CSMD3、RBM3、PCGF5、RAPH1、TNFRSF11B、EVI5、PBX1、GPRIN3、KCNJ10可能与慢性高原衰退症发生相关。慢性高原衰退症可能与肿瘤、干细胞多能性、胃酸分泌、受体间相互作用以及肿瘤细胞迁移通路相关。
  研究结论:
  1.慢性高原衰退症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红细胞压积高于正常人群。高海拔工作年限、急性高原病病史、高血压家族史、睡眠质量差、生活紧张、体育锻炼≥6小时可能是慢性高原衰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2.慢性高原衰退症中医常见症状阳性依次为乏力、健忘、腰膝酸软、气短、神疲。证候分布以两证相兼或三证相兼为主。病位主要以心、肺、肝、肾四脏虚损为主,证候以不同脏腑的气虚、血瘀、阴虚为主。
  3.中药治疗可改善慢性高原衰退症(气虚血瘀证)患者肺功能检测指标中最大肺活量、用力呼气一秒量比最大肺活量、胸片A/T比值、低氧因子VEGF,并有效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及西医症状积分。
  4.前期研究发现的高原病低氧相关基因未在本研究中得到验证,本研究发现13个差异基因可能与慢性高原衰退症发生相关。慢性高原衰退症可能与肿瘤、干细胞多能性、胃酸分泌、受体间相互作用以及肿瘤细胞迁移通路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