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表达研究
【6h】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表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外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礼貌表达认识与研究

第一节 礼貌表达的定义与基本理论

第二节 礼貌表达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章 日中礼貌表达

第一节 日中礼貌原则

一.日语礼貌原则

二.汉语礼貌原则

第二节 日中礼貌表达形式与效果

一.日语的礼貌表达形式与效果

二.汉语的礼貌表达形式与效果

第三章 日中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表达

第一节 日中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礼貌表达策略

一.不同情境下礼貌策略的运用

二.中日礼貌表达在社会交际中的运用

第二节 日中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礼貌表达策略

一.文化价值观差异

二.自我观差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和逐步深入的当代社会,不同文化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性也更加明显。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往来。虽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但由于语言表达习惯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交际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生误解和冲突。
   我们学习日语的目的就是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能够顺利地进行交流,尽量减少误会、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在需要时消除误会、减少冲突,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掌握语言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了解对方的语言表达习惯,认识和理解日本人在语言交际中的特点,例如必不可少的问候、拐弯抹角的委婉表达、含蓄的说话方式等等。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礼貌是交流的基础,通过礼貌表达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为交流创造良好的谈话基础。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礼貌表达理论的研究,探讨礼貌表达的方法,加深对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表达的认识和理解,比较分析中日两国在人际交往中所体现的礼貌表达的差异性,总结差异存在的社会和文化根源,归纳中日跨文化交流中礼貌表达的特点,找出其共性和特性,为中日礼貌表达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语言学者尤其是语用学者对礼貌表达研究关注起来,最早专门研究礼貌表达的学者始于西方。美国学者戈夫曼(Goffman)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面子行为理论”,由此建立礼貌模式,为后来的礼貌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莱可夫(Lakoff)表述三个不同的礼貌规则:不强求对方、为对方留有余地、增进双方友情;格赖斯(Grice)提出“合作原则”,其中包括四条准则,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Leech借助于前人的礼貌理论提出礼貌原则,其中包括六条准则,即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礼貌准则;布朗和莱文森(Brown&Levinson)将美国社会学者戈夫曼在“面子行为理论”所主张的的“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提出了“礼貌策略”理论。借鉴上述西方学者在礼貌表达方面的理论研究,日本和中国的许多学者对日语和汉语中的礼貌表达展开了研究,研究成果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宇佐美まゆみ、井出祥子和顾(曰)国、索振羽等。
   本论文分三个章节论述。
   第一章是礼貌表达认识与研究,第一节首先对礼貌表达的定义做了一个界定,本论文中将礼貌表达定义为在语言交际中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使用得体的、适当的、可接受的语言表达形式,然后具体阐述了关于礼貌表达的主要理论。第二节分析了礼貌表达的文化特性及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的重要性。
   第二章是日中礼貌表达的研究,第一节具体讨论了日语和汉语的礼貌原则,日语的礼貌表达研究经历了从以敬语、敬意表现为焦点,到“话语礼貌理论”等重视言语功能和效果的过程。中国学者也模仿利奇的礼貌原则总结出了汉语的礼貌原则。第二节分别论述分析日语和汉语的礼貌表达形式与效果,探讨两者的关系。
   第三章是日中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表达,分为两节,第一节结合请求、邀请、拒绝等言语行为开展了中日礼貌策略运用的对比分析,又从中日社会交际的得体表达、称呼语、问候寒暄语、会话互动形式等四个方面对比了其差异性,第二节从文化价值观和自我观两个角度分析了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表达差异性存在的根源,日本的集团主义精神和“纵式社会”人际关系使得日本人在交际中要充分考虑他人和自己在所属组织的地位立场,来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而汉文化重视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注重缩短人际距离、建立亲密关系。
   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归纳了文章的结论、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待解决的课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