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竹内好翻译风格研究——以鲁迅作品日译为中心
【6h】

竹内好翻译风格研究——以鲁迅作品日译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译文摘要

目录

序论

一、本课题的由来及意义

二、先行研究成果概述

第一章 鲁迅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竹内好的翻译

第一节 鲁迅作品在日本的翻译与传播

第二节 竹内好在鲁迅作品传播中的作用

第二章 竹内好翻译作品的特征

第一节 翻译作品的“异化”与“归化”

第二节 竹内好作品的“归化”特征

一、社会文化因素

二、信息的不等量传递

三、其他因素

第三章 竹内好翻译风格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 “竹内鲁迅”思想

第二节 “竹内鲁迅”思想对其翻译风格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鲁迅在近代文学史乃至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文学作品与其思想都深深的影响着近代中国。鲁迅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学科——鲁迅学。而正是因为他的独特地位,国际上的中国学者也十分热衷于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鲁迅作品也被翻译成英语、韩语、日语、法语、俄语等在世界广为流传。鲁迅作品最早是被翻译成日语,而日本也是域外鲁迅研究最为兴盛的国家。
  自鲁迅作品传播到日本后,很多日本知识分子开始翻译鲁迅作品、研究鲁迅思想。鲁迅所描绘的中国形象几乎成为了日本人所认为的中国形象。而这其中,当属竹内好的译介以及鲁迅研究影响最大,乃至在世界上也影响深远。其所形成的“竹内鲁迅”思想也被众多研究鲁迅的学者们所借鉴。
  竹内好的鲁迅研究及鲁迅作品翻译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已经形成了独有的鲁迅观后才开始进行鲁迅作品的翻译。这样就使得的译品中无处不包含着其所理解的鲁迅及中国形象。他解读的鲁迅及他翻译的鲁迅作品在日本传播甚广,影响十分深远。分析他的作品有助于了解鲁迅乃至中国在日本读者中的形象。
  本文意图从不同层面探讨研究竹内好的译文,引入“异化”与“归化”的翻译思想,分析竹内好的翻译风格,并分析形成这种风格的过程。在探讨竹内好翻译风格时,主要结合其鲁迅观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他对鲁迅作品翻译的选择,以及在翻译中的“误译”均与其鲁迅观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本文共分五大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为绪论。本部分分两小节分别对本课题的由来及意义、国内外的先行研究进行简要回顾。以期读者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有所了解。
  第二部分为鲁迅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竹内好的翻译。本部分分两节介绍。第一节主要叙述鲁迅作品在日本开始传播的时间以及不同时期翻译情况。介绍鲁迅作品的翻译情况,包括多少种作品被翻译,多少人在翻译,同一作品的不同翻译版本的对比。并论述鲁迅作品日译占总作品的比例。第二节主要叙述竹内好在鲁迅作品传播中的作用,介绍竹内好翻译鲁迅作品情况,同时也探讨了其对日本社会及文学翻译界的影响。
  第三部分为竹内好翻译作品的特征。本部分由两小节构成。第一节介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概述理论的由来及发展。并阐述二者的特点及优劣以及国内外对这一思想的研究。第二节叙述竹内好的“归化”特征,本部分由三小节构成。分别从社会文化背景因素、信息不等量传递因素及其他因素举例证明竹内好的“归化”翻译思想并加以说明。同时为了更好的加以阐述,也对照了其他译者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第四部分为竹内好翻译风格形成的原因。本部分分两节介绍。第一节主要叙述“竹内鲁迅”思想。第二节主要叙述“竹内鲁迅”思想对其翻译风格产生的影响。即对竹内好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说明。
  第五部分为结论。本部分在全文进行了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得出竹内好的翻译风格为“归化”翻译,并指出其成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