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目的论视角下『国境の南、太阳の西』汉译本对比研究
【6h】

目的论视角下『国境の南、太阳の西』汉译本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外文摘要

绪论

第1章 翻译目的论概述

1.1 目的论的形成及基本内容

1.2 目的论对翻译的影响

第2章 『国境の南、太阳の西』汉译本翻译策略对比

2.1 归化与异化

2.2 林少华与赖明珠

2.2.1 林少华的个人背景及翻译观

2.2.2 赖明珠的个人背景及翻译观

2.3 汉译本翻译策略实例对比

2.3.1 词汇的翻译

2.3.2 句子的翻译

第3章 『国境の南、太阳の西』汉译本翻译风格对比

3.1 语言风格的对比

3.2 句式风格的对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深和人们精神层面追求的提升,外国文学作品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很多读者已经不满足于仅仅阅读国内的文学作品,而是希望能够接触和了解外国的文学世界,以此来提升阅读体验,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但是由于各国语言不同,对大部分读者而言,阅读原版书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翻译作为其解码工具。因此,文学翻译应势发展起来,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文学翻译,各派学者提出了很多翻译标准和翻译原则。在中国,严复主张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忠实原作、表达通顺、文章优美;傅雷追求译文与原文的“神似”;而西方的奈达提倡一切翻译都要以“对等”为中心,译文的内容、表达方式、文章风格等各个方面都要尽可能地与原作保持“动态1”一致。这些翻译理论大多强调的是译文与原文的关系,而忽视了译者这一翻译主体本身对译文的影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文化研究开始被纳入到翻译理论中来,翻译研究也逐渐“摆脱了单纯的语言层面,开始向文化层面过渡”2。随着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译者的地位渐渐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译者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同时,针对文学作品不同译本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有名的高产作家之一,自第一篇小说《且听风吟》出版之后,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随着村上作品中文译本的出版,“村上文学”也开始在中国的文学市场上崭露头角。其中,最熟为人知的当属《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出版以后,村上春树在中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村上文学”迅速风靡全国。而村上春树在中国文学市场上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离不开林少华和赖明珠精湛的翻译。两位译者连续数十年专注于村上作品的翻译和研究,用恰如其分的语言生动地传达出了原作的内容和情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精彩的译文。『国境の南、太陽の西』(林译《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赖译《国境之南,太阳之西》,以下简称《国境》)是村上春树继《挪威的森林》之后又一篇重要的长篇小说,被林少华称为“《挪威的森林》的翻版”。《国境》与《挪威的森林》一样,文章题目也是取自一首歌名。与村上的其他作品相比,该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出现了家庭描写。但是《国境》的知名度并不高,其译本比较的相关研究也是寥寥无几。因此,本文选取《国境》及其两个不同译本—林少华译本和赖明珠译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与对比。
  翻译目的论认为,译者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翻译策略。本文拟在翻译目的论的视角下,通过对《国境》的林译本与赖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译者可以将“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结合起来使用,但文学翻译应以“归化”为主这一结论。
  本文结构分为三大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论。其中,正文内容又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所依托的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阐述其基本内容以及对翻译的影响。第二章首先对“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进行阐释,然后对《国境》的两位译者——林少华和赖明珠进行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句,对《国境》汉译本中译者各自使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和分析。第三章比较两个汉译本各具特色的翻译风格。最后,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总结,得出目的论指导下,译者可以将“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结合使用,但文学翻译应以“归化”为主这一结论。此外,在参考林少华和赖明珠翻译经验的基础上,就文学翻译的策略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虽然尚有不完善的地方,但也是一次有益的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