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代秋审制度探析
【6h】

清代秋审制度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1研究清代秋审制度的意义

1.2清代秋审制度研究的现状

1.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本文的框架

第2章清代秋审制度的思想基础和制度渊源

2.1清代秋审制度的思想基础

2.1.1“秋冬行刑”思想

2.1.2宽刑慎杀思想

2.1.3中央集权及皇权专制思想

2.2清代秋审制度的制度渊源

2.2.1古代死刑复核制度

2.2.2古代会审制度

2.2.3清代秋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3章清代秋审制度的司法程序及判决结果

3.1清代各级司法机构设置及其分类

3.1.1地方州县基层司法机关

3.1.2省一级司法行政机关

3.1.3中央一级司法审判机关

3.2地方秋审制度的司法程序

3.2.1州县造册和审录

3.2.2解囚复审

3.2.3督抚具题

3.3中央秋审案件的司法程序

3.3.1刑部看详核拟

3.3.2会审与具题

3.3.3复奏和勾决

3.4秋审的结果:情实、缓决、可矜和留养承祀

3.4.1情实

3.4.2缓决

3.4.3可矜

3.4.4留养承祀

第4章清代秋审制度的特点

4.1秋审制度的固定性

4.1.1秋审实施时间的固定性

4.1.2实施对象的固定性

4.1.3办理秋审官员职责的固定性

4.2秋审制度的灵活性

4.3秋审制度的严格性

第5章清代秋审制度的历史意义与现代启示

5.1秋审制度对于当时社会发展的时代价值

5.1.1有利于维护封建政权和稳定社会秩序

5.1.2减少冤案,有利于公平正义

5.1.3情理法相协调,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统一

5.2秋审制度对我国现行死刑复核制度的借鉴意义

5.2.1推行慎用死刑理念

5.2.2严格规范死刑复核程序

5.2.3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秋审制度是清朝一项非常重要的司法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会审制度,也代表着我国死刑复核制度的最高水平,它是在每年秋天举行的对各省死刑监候案件的复审。秋审制度产生于清代初期,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这就是自清入关前满族统治者就有着“参汉酌金”的指导思想,入关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为巩固自己还不太稳定的统治,不得不笼络汉族地主阶级,轻摇薄赋,慎刑慎杀。秋审也是在中国古代“慎刑”思想和“秋冬行刑”思想的基础上,为适应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极端强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它规定了犯人如果被判处“斩监候”或“绞监候”,并不是立即执行,而是采取缓决的方式,具体要缓到当年的秋天再对其进行自下而上的复核程序。其复核的程序大体包括州县、臬司、督抚、刑部三法司及皇帝勾决等几个环节。我国这种死刑复核的制度,在世界法制史上无疑是很独特的,它让待处决的犯人经受着肉体和心灵的折磨,这在各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法律观点来看,也许是不人道的,但是,按照中国传统的法律观点来说,这样做并非是不可取的,通过对某些死刑犯人的缓刑复核,是慎杀恤刑的德政表现。秋审制度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司法与行政不分,形式性,效率低,不稳定性,秋审实质上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而设立的一种制度。但是秋审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它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皇权的集中,有利于整顿吏治,有利于统治者了解司法状况,也为我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研究秋审制度的意义不仅是在清代历史和清代法律的基础上了解秋审制度本身,而且要从中了解清朝整体的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继承中国古代优秀的司法审判遗产。我们要吸收秋审制度的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我国的现代司法制度的建立和法治国家的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