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加味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机制的研究
【6h】

加味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概述

1现代医学对UC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进展

3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四逆散研究概况

1四逆散理论研究

2四逆散临床应用

3四逆散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前言

加味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的药效观察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氧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图

展开▼

摘要

四逆散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组成,主治气机不畅、阳气内郁之四逆证.经后世医家的发展,逐渐扩大了该方的应用范围.成为中医调畅气机法的代表方剂,凡外感病抑或内伤杂病,只要见有气机不畅之病机,即可加减用之.我们在临证中使用调畅气机法辅以清热法祛湿活血的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溃疡性结肠炎(U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揭示加鼓掌四逆散治疗肝郁证UC的作用机制,该课题从实验研究方面进行了探讨.1.目的.通过对加味四逆散治疗UC肝郁大鼠模型的药效观察,以及对氧自由基损伤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揭示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UC的部分作用机制.2.方法.该课题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免疫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叠加束缚应激刺激法的复合因素制做UC肝郁大鼠模型,分别设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共六组,西药选用临床常规用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中药选用加味四逆散,分为大、中、小三个剂量,分别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多个层次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UC肝郁大鼠模型的疗效,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具体内容包括:加味四逆散治疗UC肝郁大鼠模型的药效观察;加味四逆散对UC肝郁大鼠模型氧自由基损伤的影响;加味四逆散对UC肝郁大鼠模型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3.结果.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灶,结肠组织呈现急慢性炎症特征;加味四逆散治疗组溃疡消失,其基本形态与正常组相似.模型组MPO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加味四逆散各组MP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升高,IL-1β及IL-6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实验指标还显示:加味四逆散中剂量组疗效最佳,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疗效次之,但与中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味四逆散中、大剂量组疗效均优于SASP组(p<0.05);小剂量组疗效与SASP组相当,两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β的基因表达与上述实验结果基本相符.4.结论:加味四逆散对UC肝郁大鼠模型的疗效确切,其中中剂量组疗效最佳,这与中医临床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法治疗疾病时药物剂量不宜过重是相符的.该方改善UC肝郁病变的机制,与抗自由基损伤,抑制了UC肝郁时上调的IL-1β、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及IL-1β mRNA的表达,纠正异常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细胞对炎症的反应性,从而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及组织的修复有关.同时,该实验也为调畅气机法在临床治疗肝郁证UC提供部分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