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半夏泻心汤法”、“泻心法”、中焦“辛苦法”在脾胃病论治上的异同研究
【6h】

“半夏泻心汤法”、“泻心法”、中焦“辛苦法”在脾胃病论治上的异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专用名词(中英文对照)

文献综述 近十年来关于《临证指南医案》研究的概况

前言

第一部分

一、张仲景运用“半夏泻心汤法”论治脾胃病的经验总结及理论发掘

二、叶天士运用“泻心法”论治脾胃病的经验总结及理论发掘

三、吴鞠通运用中焦“辛苦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及理论发掘

第二部分

附录、第一部分相关条文参考注家

附录、第二部分选用医案

附录、第三部分选用医案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本课题选择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条辨》作为研究对象。笔者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的理由在前言中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学的方法、分析比较法、归纳法。材料处理的基本立场是“立足原文,参考注家”。通过拜读原著,从中选出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字句进行分析,然后从词义约定、病因病机认识、病证特点、症候群统计分析、辨治思维程序、用药特色及规律、临床运用几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出“半夏泻心汤法”、“泻心法”、中焦“辛苦法”的理论体系,最后将三者作横向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去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文章分两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是对“半夏泻心汤法”、“泻心法”、中焦“辛苦法”的理论发掘和经验总结。 仲景“半夏泻心汤法”指使用半夏、生姜、甘草三个泻心汤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或手段,其包括于“泻心法”中。所主病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风寒之邪)和失治误治。病机是邪陷热结。病机特点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兼挟寒湿浊饮食积,病位在胃中。共同病机成分为热郁胃脘。临床运用范围包括痞证、呕吐、下利、嗳气、狐惑。在诸多脾胃不适症状中,以脘痞一证多见。以扶正祛邪为治则;用药上以辛苦甘合用,基本都用大枣、甘草。以黄芩、黄连之苦寒与干姜、半夏之辛温相配,以味甘之人参、大枣、甘草佐之,以达到辛开苦降甘和的目的。 叶天士“泻心法”指半夏泻心汤(甘草、生姜二泻心汤都是在此方上的加减化裁)所体现的辛苦通降的治法。所主病的病因包括内因、外因(暑热、暑湿、疟邪、风寒之邪)、内外合因、误治、水土因素等。病机特点主要在如下几方面:1.热郁气结;2.脾胃功能失调;3.兼挟痰、食、湿、瘀中的一种或几种;4.虚实夹杂;5.木土不和。其病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热郁存在,导致热郁的病因可以不同,如气结、痰湿、阳结、邪陷、木乘土。另外,还有一个点也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的病位都在胃。其共同病机成分为:热郁胃腑。临床运用范围包括中风、痞、木乘土、肿胀、噎膈反胃、呕吐、吐蛔、便闭、湿、温热、暑、斑痧疹瘰、痰饮、郁、脾瘅疟、泄泻、痢胃脘痛、痉厥、小儿病(包括小儿虫、疳、疟、泄泻)。在诸多脾胃不适症状中,以脘痞、呕恶、不饥不食多见。治则上以泻热解郁为是。治法灵活多样。用药特点上以辛苦合用,基本不合用大枣、甘草等甘味之品;人参用得较多。除了用黄芩、黄连与干姜、半夏相配外,还以黄连与厚朴相配、黄连与半夏相配、黄连与干姜相配、黄连与枳实相配、黄连与姜汁相配、黄连与橘皮相配,黄连与吴萸相配,胡黄连和枳实相配,此外还有多味药的组合运用,如黄连、枳实、姜汁的配用,黄连、枳实、厚朴配用,黄连、半夏、姜汁、枳实配用等,最终的目的是辛开通阳,苦降泻浊。 吴鞠通中焦“辛苦法”指临床上辛味药和苦味药合在一起使用以治疗中焦脾胃病的一种方法。所主病的病因包括内因、外因、内外合因及失治、误治。外因有风温、温热、暑邪、湿热、寒湿、疟邪(暑湿)、风寒暑湿杂感诸多因素;内外合因有内伤饮食兼外感、脾胃虚弱兼外感;内因多见脾胃功能失健或脾胃虚弱;还有失治误治。病机特点包括五个方面:1.气机郁结;2.脾胃功能失调;3.兼挟痰、食、湿、瘀中的一种或几种;4.虚实夹杂;5.木土不和。其病机共同点在于都有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存在。临床运用范围包括:1)风温;2)温热;3)暑温;4)伏暑;5)寒湿;6)湿温。其临床涉及的病种很多,如痞、木乘土、肿胀、噎膈反胃、呕吐、吐蛔、便闭、湿、温热、暑、痰饮、郁、脾瘅、疟、泄泻、痢胃脘痛。在诸多脾胃不适症状中,以脘痞、呕恶、不饥不食多见。以开通气分之郁结,清泻在里之邪热、平调中焦脾胃的气机升降、平调肝胆与脾胃的协作关系为治则。治法当视具体病情而定。用药以辛苦合用。视病情合用甘味之品。针对病情的病机特点,在选取辛苦相合用的基础上可以配用甘、咸、酸、淡诸味药;根据病情的寒热偏颇及程度轻重,可以选用寒、凉、温、热。以辛苦合用,不拘于泻心汤的药物组成,根据病情的病机特点配以酸、咸、甘、淡诸味,根据病情的寒热之偏合理选用寒温之药。 第二部分将三者作横向对比。从概念的界定上讲,仲景“半夏泻心汤法”包括于“泻心法”中。中焦“辛苦法”包括了“泻心法”。“半夏泻心汤法”所主病的病因比较单一。后来的“泻心法”、中焦“辛苦法”所主病的病因皆比较复杂,其所主病的病因范围上依次有所补充和发展,从单一病因发展到多病因,逐渐臻于完善。三者在病机上的认识基本相同,其病机特点大体上是一致的。中焦“辛苦法”、“泻心法”的临床运用范围在仲景“半夏泻心汤法”的基础上大大扩展了。“半夏泻心汤法”到“泻心法”,再到中焦“辛苦法”,其治法从抽象单一发展到具体多样化,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灵活。“泻心法”基本不合用大枣、甘草等甘味之品;中焦“辛苦法”视病情合用甘味之品;“半夏泻心汤法”基本都用大枣、甘草。 根据对比的结果去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结论:(1)、“泻心法”对“半夏泻心汤法”的理论继承、丰富和发展。 1.突破外感病因的束缚抓住具体病机的共性2.突破疾病种类的束缚抓住临床症状的共性3.突破仲景用药的习惯抓住仲景用药的法则4.突破专病专方的局限抓住多病一法的本质5.突破疾病治疗的差异性抓住疾病治疗的统一性(2)、中焦“辛苦法”对“泻心法”的理论完善、总结和升华。 1.依据脾胃的气化特点分析具体病机、确立治则2.依据药物性味的功用特点确立具体治法中焦“辛苦法”、“泻心法”、“半夏泻心汤法”皆为脾胃病的论治之法,只是由于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不同人的理性思考方式不一样,因此认识各不相同。从“半夏泻心汤法”经过“泻心法”到中焦“辛苦法”,这是一个脾胃病论治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焦“辛苦法”已经将此理论发展到比较完善的地步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