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甜叶菊有效部位制备工艺及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6h】

甜叶菊有效部位制备工艺及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甜叶菊综述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部分

第一章甜叶菊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

1.甜叶菊有效部位提取工艺优化

2.甜叶菊有效部位富集工艺研究

3.结果与讨论

第二章甜叶菊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1.甜叶菊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分离

2.结构鉴定

3.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检索证明

第三章甜叶菊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仪器和试药

2.甜叶菊有效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3.HPLC法同时测定甜叶菊有效部位中4个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4.HPLC法同时测定甜叶菊有效部位中2个甜菊苷类的指标成分含量

5.甜叶菊有效部位指纹图谱特征表达研究

6.结果与讨论

第三部分 总结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

二.创新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甜叶菊为菊科甜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中含有丰富的甜菊苷类和黄酮类成分,前者在食品和医药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后者又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为了充分利用该资源,本论文从甜叶菊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考察、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三方面展开对甜叶菊的全面研究。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对甜叶菊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综述。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第一章甜叶菊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 1.建立了甜叶菊(甜菊苷类+黄酮类)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 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槲皮苷和甜菊苷的含量,对甜叶菊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确定甜叶菊(甜菊苷类+黄酮类)有效部位最佳提取工艺为A<,2>%乙醇提取B<,3>次,每次提取C<,1>小时,溶剂用量为D<,3>倍量。通过对5种不同极性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确定C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和指标性成分甜菊苷和槲皮苷具有较好的富集纯化性能。其最佳工艺为选用C型树脂:上样浓度为C<,4>;上样量和树脂体积比为E<,2>;树脂柱径高比为L<,2>;吸附流速为D<,1>;水洗体积为B<,1>;洗脱流速为F<,1>;洗脱溶剂为S%乙醇;洗脱体积为WBV;树脂可重复使用7次。 2.建立了甜叶菊(黄酮类)和甜叶菊(甜菊苷类)两个有效部位的综合制备工艺 本工艺利用聚酰胺对具有酚羟基的成分的特异吸附性能,同时富集甜叶菊中的黄酮类成分和甜菊昔类成分,确定了聚酰胺水洗得甜叶菊(甜菊苷类)有效部位,同时醇洗得甜叶菊(黄酮类)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确定聚酰胺最佳工艺为:上样浓度为C<,2>;上样量和聚酰胺体积比为E<,1>;柱床径高比为L<,2>;吸附流速为D<,1>;水洗体积为B<,1>;洗脱流速为F<,1>;洗脱溶剂为P%乙醇;洗脱体积为MBV;聚酰胺可重复使用5次。 第二章甜叶菊(甜菊苷类+黄酮类)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正相硅胶柱层析;聚酰胺,ToyopearlHW-40,Pharmadex LH-20,反相RP-18柱层析,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和结构鉴定技术(如UV、IR、FAB-MS、<'1>HNMR、<'13>CNMR、DEPT、HMQC、HMBC、<'1>H-XHCOSY等波谱学技术和化学方法对甜叶菊(甜菊苷类+黄酮类)有效部位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其中黄酮7个:木犀草素,槲皮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苷,槲皮素-3-O-β-D-阿拉伯糖苷,槲皮素-3-O-[4-O-反式-咖啡酰基-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苷];鞣质1个:4,5-双咖啡酰奎宁酸;甾类2个:β-谷甾醇,△5,22豆甾二烯醇;萜类2个:甜菊苷,莱鲍迪苷.A。其中,木犀草素和4,5-双咖啡酰奎宁酸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甜叶菊中分离得到,槲皮素-3-O-[4-O-反式-咖啡酰基-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苷]为1新黄酮类化合物。 第三章甜叶菊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建立了甜叶菊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体系 1.建立了甜叶菊有效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以槲皮苷为指标性成分分析,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的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甜叶菊(甜菊苷类+黄酮类)有效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为36.69%,RSD=1.53%;甜叶菊(黄酮类)有效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为85.52%,RSD=0.69%。 2.建立了甜叶菊有效部位的4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运用RP-HPLC梯度洗脱法,对甜叶菊有效部位中的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苷,4,5-双咖啡酰奎宁酸,槲皮素-3-O-[4-O-反式-咖啡酰基-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苷]四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3.建立了甜叶菊有效部位的2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同时测定方法。运用氨基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甜叶菊有效部位中的甜菊苷,莱鲍迪苷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经测定,甜叶菊(甜菊苷类+黄酮类)有效部位中甜菊苷含量为34.98%,RSD=1.92‰莱鲍迪苷A含量为10.20%,RSD=1.98%。甜叶菊(甜菊苷类)有效部位中甜菊苷含量为38.85%,RSD=0.63%;莱鲍迪苷A含量为16.91%,RSD=0.99%。 4.建立了甜叶菊有效部位的特征表达方法。运用氨基柱对甜叶菊有效部位的特征进行了指纹图谱表达,并采用添加对照品的方法对甜叶菊有效部位中的10个主要色谱峰进行了指认。 第三部分总结与讨论 1.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 2.阐明了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首次建立了甜叶菊有效部位Ⅰ(甜菊苷类+黄酮类)和甜叶菊有效部位Ⅱ(黄酮类)及甜叶菊有效部位Ⅲ(甜菊苷类)的三个制备工艺。 阐明了甜叶菊有效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从甜叶菊有效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木犀草素和4,5-双咖啡酰奎宁酸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甜叶菊中分离得到,槲皮素-3-O-[4-O-反式-咖啡酰基-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苷]为1新黄酮类化合物。 首次建立了甜叶菊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体系。采用总成分含量和指标性成分含量作为其质量的定量表达,HPLC指纹图谱作为其质量的定性特征表达,对甜叶菊的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