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问责语境下的免职研究
【6h】

问责语境下的免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免职的界定及其在问责语境下的演进

一、免职的界定

二、免职制度在问责语境下的演进

第二章 问责语境下免职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免职主体错位

二、免职情形不明确

三、免职对象不确定

四、免职后果单一

五、免职后复出不规范

第三章 日本与台湾地区的经验借鉴

一、日本的休职与停职

二、台湾地区的休职

三、与问责免职的比较及启示

第四章 问责语境下免职制度的完善构想

一、规范免职主体的权限

二、细化免职适用的具体情形

三、明确界定免职适用的对象

四、强化免职的法律后果

五、免职复出程序的规范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我国,免职作为一种问责方式是从非典起开始被采用的。非典以后,在许多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的处理中有关党政领导干部纷纷被免职以追究责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在目前可查到的资料中,最早将免职规定为问责方式的是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5年4月4日颁布实施的《昆明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不作为问责办法(试行)》。效力层级最高的法规是《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和国办2009年6月30日联合印发)。尽管有关问责免职的制度研究在不断推进,但目前来看还很不完善。
  本文通过对免职由公务员管理方式到问责方式的转变过程以及现行制度中与免职有关的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结合问责免职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国(境)外与问责免职类似的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对如何完善问责免职制度提出了几点构想。
  本文的正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免职的界定及其在问责语境下的演进。在本部分中,首先对免职的概念作了界定并对与其有关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其次对免职的方式和所适用的范围进行分类,最后对免职内涵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历史考察。本部分对现行免职制度中的规定进行了梳理,为下文对问责免职的现状分析和制度完善提供了基础支撑。
  第二部分是问责语境下免职制度存在的不足。本部分结合了二十余个典型案例,分别从免职主体、免职情形、免职对象、免职后果和免职后的复出五个方面对问责语境下的免职现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现行的制度规定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该制度存在的不足及产生原因。
  第三部分是日本与台湾地区的经验借鉴。在本部分中,从概念、处分机关、处分对象、处分程序和处分后果等几个角度对日本的休职与停职、台湾地区的休职制度进行了分析,然后将其与我国现行的问责免职制度进行比较,找出了异同点,并从中得到了完善现行免职制度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四部分是问责语境下免职制度的完善构想。在本部分中,结合现行免职制度的不足、问责语境下免职的现状、国(境)外类似制度的启示,通过系统地对比分析,提出了免职主体清晰化、免职情形明确化、免职对象确定化、免职后果多样化和免职复出透明化的免职制度完善构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