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综合征型轴后多指(趾)家系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关键区域分析
【6h】

非综合征型轴后多指(趾)家系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关键区域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课题利用定位克隆侯选策略对该室收集的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性轴后多指(趾)家系进行了精细定位和关键区域的分析,并对若干侯选基因进行了突变检测,同时在多指(趾)家系相关基因的关键区域内分离了一个新的KRAB类锌指蛋白基因ZNF333 cDNA.该研究使用19号染色体遗传图上的微卫星位点重新对该家系致病基因进行了两点连锁分析,在D19S221处获得的LOD值最高,Zmax=5.85(theta=0时).我们利用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框架图对19号染色体短臂相关区域的物理图谱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相关区域内所有微卫星位点在物理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以此构建了遗传性多指(趾)家系的单体型分析图.通过对家系患者19号染色体短臂交换情况的分析,将该致病基因定位在D19S929到D19S1165之间约2.5Mb范围内.家系中一正常表型个体在该区间内D19S226和D19S840之间发生交换,尽管该家系中存在外显不全的情况,但根据外显率估算该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D19S840和D19S929之间约1Mb范围.由于该家系报道的位点与先前报道的两个位点均不一样,故将其命名为PAP-3.通过对PAP-3区域内所有已知的基因组克隆进行的基因组学和信息学分析,我们共确定了区域内的约70个转录产物和EST,其中在我们特别关注的是从D19S840到D19S929之间的约1Mb的区域内存在24个已知基因.该研究成功地将一个新的遗传性轴后多指(趾)家系相关基因确定在19号染色体2.5Mb的范围内,并对关键区域内的基因和EST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分析该致病基因的突变奠定了基础.同时ZNF333 cDNA的克隆也给我们研究KRAB类锌指蛋白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田勇;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医学遗传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黄尚志;
  • 年度 200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分子遗传学;
  • 关键词

    遗传性多指; 定位克隆; 锌指基因; 分子遗传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