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记录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6h】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记录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临床应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建立人工耳蜗手术中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方法(EABR)。 [方法] 37例不同病因(包括听神经病、耳蜗骨化、内耳畸形、脑白质异常、脑膜炎病史等)、不同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在手术中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将37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20例)在人工耳蜗植入后,由蜗内植入电极进行双极电刺激,GSIAudera诱发电位仪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波形;第二组(17例)在第一组的实验基础上,在人工耳蜗植入前,应用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自制的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正电极放置在蜗窗龛内,以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进行单极电刺激,由Bio-logicNavigatorPro诱发电位仪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部分特殊病例进行初步临床应用。 [结果]所有37例患者均记录到明确的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波形。第一组20例患者均记录到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Ⅱ~Ⅴ波,部分病例记录到Ⅰ波,Ⅲ波和Ⅴ波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04±0.20ms和3.96±0.41ms,反应平均阈值为148.5±11.63CL(currentlevel,电流级);第二组17例患者均记录到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Ⅱ~Ⅴ波,Ⅲ波和Ⅴ波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12±0.18ms和4.18±0.19ms,反应平均阈值为220.0±16.04CL。其中2名听神经病、7例内耳畸形、1例耳蜗骨化病人、2例脑白质异常、1例有脑膜炎病史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波形,术后听觉康复效果良好。 [结论]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一项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测试方法,对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特别是没有任何残余听力和疑似听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方法的安全性符合要求,听性反应的引出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著录项

  • 作者

    程靖宁;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耳鼻咽喉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秋航,曹克利;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病理听力学及助听器;
  • 关键词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记录方法; 人工耳蜗手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