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动扰相—新鲜血液成像在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
【6h】

流动扰相—新鲜血液成像在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前 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流动扰相-新鲜血液成像结合三段式自动移床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的初步研究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二部分 流动扰相-新鲜血液成像在下肢动脉疾病的初步应用:与CTA相对照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三部分 流动扰相-新鲜血液成像在足部血管的初步应用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全文小结

综 述

参考文献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流动扰相-新鲜血液成像(FS-FBI)结合三段式自动移床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在1.5T磁共振上采用FS-FBI序列对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肾下段到足背动脉,分为盆腔、大腿、小腿三段扫描,其中盆腔段进行相位方向平行于血流方向与相位方向垂直于血流方向的两次扫描。两位放射科医师评价图像的可读性,记录严重变形和出现伪影的部位,并就图像质量达成一致。图像质量分为4个等级。结果:巧例志愿者盆腔段、大腿段、小腿段三段扫描采取读出方向平行于血流方向并加以流动扰相梯度脉冲时,均成功显示自肾下腹主动脉至足背动脉的27段血管。其中盆腔段评分为4分者为9例(9/15,60),6例骼动脉腔内信号减低,但血管边界清晰,不影响诊断。大腿段评分为4分者为14例(14/15,93.3),小腿段评分为4的例数为15例(15/15,100%)。盆腔段采取相位方向平行于血流方向时,15例志愿者中9例志愿者未能显示右骼动脉,评分为1;2例出现右骼动脉狭窄,评分为2。结论:流动扰相一新鲜血液成像结合三段式自动移床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是可行的,能完整清晰的显示全下肢动脉血管树,可用于开展临床研究。三段中盆腔段动脉流速变化大,相对图像质量不如大腿及小腿段稳定,应采用读出方向平行于血流方向。
   第二部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流动扰相-新鲜血液成像(FS-FBI)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9例可疑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进行FS-FBI检查,其中33例进行了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照。流动扰相-新鲜血液成像检查包括盆腔、大腿、小腿三站的无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两位放射科医师盲法读片,分别分析原始图像及MIP图像。对图像质量分为5个等级进行评价。并将下肢动脉分为37段解剖节段进行分析。血管节段的状态分为四级:正常或管腔不规则,狭窄程度<10;狭窄程度为10-4906;狭窄程度为50-99;闭塞。以CTA为标准,计算FS-FBI诊断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并对观察者之间与诊断方法之间的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盆腔段、大腿段、小腿段分别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27±1.07,4.60±1.11,4.18±1.42。在进行了CTA与FS-FB工对照检查的33例受试者中,如果仅分析图像质量在3分及以上的1104段血管节段,FS-FB工诊断狭窄程度大于50%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在阅片者1分别为94.3%,93.9%,94.0;在阅片者2分别为93.1%,93.2%,93.2 o CTA与FS-FBI诊断诊断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在阅片者1和2的Kappa值分别为0.84,0.82。 FS-FBI上两位阅片者判断狭窄程度大于50%的一致性为0.88。结论:流动扰相-新鲜血液成像阴性预测值高,可作为下肢动脉狭窄的筛查手段,在成功进行检查、图像质量好的患者,FS-FBI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不适于进行CTA或CE-MRA检查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替代或补充成像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