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抗辐射活性的研究及其衍生物合成
【6h】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抗辐射活性的研究及其衍生物合成

代理获取

目录

本文所涉及化合物的结构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PDTC对ICR小鼠整体辐射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讨论

第二章 PDTC对于亚致死剂量的γ-射线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讨论

第三章 PDTC对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讨论

第四章 PDTC和WR-2721联合应用的辐射防护作用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讨论

第五章 化合物A对于亚致死剂量的γ-射线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实验讨论

第六章 PDTC衍生物的合成

1.实验试剂和仪器

2.合成内容

3.结构鉴定

4.实验讨论

第七章 总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辐射诱导的免疫应答和炎症

硕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随着核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核电站、辐射加工工艺等的出现,核辐射事故的发生呈现增加趋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放射性污染,人员伤害及经济损失。为了寻找低毒高效的辐射防护剂,本文通过体内实验考察了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的抗辐射损伤活性,并以其为先导化合物进行有目的性的结构修饰,为寻找新的辐射防护剂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1.以ICR小鼠为研究对象,137Csγ-射线7.5Gy一次性全身照射,以30d存活率为指标进行评价;以4.5Gy、5.0Gy、6.0Gy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后第8d解剖以外周血、造血功能保护、脏器系数为指标,以及检测小鼠肝脏和血清的总超氧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水平初步探讨PDTC的辐射防护作用。
  2.选取ICR作为研究对象137Csγ-射线6.0Gy一次性全身照射,通过测定小鼠胸腺、脾脏、胰脏、肝脏系数、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数、红细胞、血小板数、血红蛋白含量及骨髓DNA含量、脾结节数来研究PDTC和氨磷汀(WR-2721)联合给药对于射线照射后小鼠辐射防护作用。
  3.以PDTC为先导化合物,通过药物拼合原理将5-甲氧基色胺、异戊烯基、烯丙基三个已知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基团与之进行拼接合成,得到三个目的化合物A、B、C,并对化合物A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以ICR小鼠作为研究对象,6.0Gy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以照射后第8d小鼠脏器系数、外周血及骨髓DNA含量、脾结节数来作为指标,考察3种剂量化合物A的抗辐射损伤作用。
  结果:本论文药理实验结果显示,PDTC可以提高经7.5Gy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损伤ICR小鼠的30d存活率,60mg/kg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小鼠经4.5Gy、5.0Gy、6.0Gy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损伤生理指标影响的检测结果显示,不管是在相对较低的照射剂量还是较高的剂量射线照射后,PDTC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在4.5Gy或5.0Gy照射剂量下,30mg/kg的作用相对较好,可是在6.0Gy照射剂量下60mg/kg和90mg/kg就表现出了较好的作用。PDTC成盐反应化合物A能明显提高6.0Gy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损伤小鼠的脏器系数和外周血、脾结节数,对辐射损伤小鼠具有一定辐射防护作用。同时,以PDTC作为先导化合物,共合成了三种新的目的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质谱(MS-ESI)进行了结构确证。
  结论:PDTC具有一定的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并以其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三个衍生物,并对化合物A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其衍生物也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