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力衰竭972例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预后分析
【6h】

心力衰竭972例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预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s)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一、972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

二、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三、一年随访时患者情况及终点事件

四、一年随访终点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个人简历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我国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情况以往有所报道,但门诊心衰患者的情况尚不了解,本研究旨在了解真实世界中我国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预后。
  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连续入选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24家医院门诊或住院的972例心衰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在1年时进行随访,采用配对卡方分析比较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观察的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因心衰再住院以及全因死亡/因心衰再住院的联合终点,分别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价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
  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6±13.0岁,男性557例(57.3%),门诊患者610例(62.8%)。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或行血运重建术、卒中史的患者分别占59.1%、21.7%、25.2%和16.9%,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Ⅲ/Ⅳ级者占58%,其中住院患者明显高于门诊患者(70.4%vs50.8%,P<0.001)。无论住院或门诊就诊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或≥50%,走坡路时呼吸困难的心衰患者均占90%以上,而走平路时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休息时呼吸困难在住院的心衰患者(72.1%vs56.9%,49.3%vs31.3%,29.6%vs15.1%,均P<0.001)和LVEF<50%的患者(67.5%vs56.6,P<0.005,;43.3%vs35.1%,P<0.05;27.9%vs15.0%,P<0.001)更多。入选时心电图显示房颤或房扑者227例(25.7%),53.4%的患者超声心动图LVEF<50%。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衰的首要病因(52.2%),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16.9%)、扩张型心肌病(14.1%)和瓣膜性心脏病(9.5%)。入选时心衰的药物治疗中血管紧张素阻滞剂(AB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的使用率为65.7%(ACEI34.3%,ARB32.0%),其次为阿司匹林、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分别为62.6%、60.5%和60.0%。超过一半的患者使用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药和地高辛的使用分别为36.2%和26.1%。门诊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多于住院患者(63.1%vs54.7%,P<0.05),LVEF<50%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66.5%vs60.5%,P<0.05)、ACEI(45.4%vs29.7%,P<0.001)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70.5%vs47.0%,P<0.001)的使用均明显多于LVEF≥50%的患者。随着入选时NYHA心功能级别增加,ACEI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逐渐增多。入选时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剂量达标率分别为5.2%、29.9%、10.6%,其中门诊患者β-受体阻滞剂(6.5%vs2.5%,P<0.05)、ACEI(34.0%vs25.1%)的剂量达标率高于住院患者(P<0.05)。与入选时相比,-年随访时除抗凝剂的应用率有所增加外(11.6%vs9.9%,P<0.05),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使用率无变化,而ARB(30.2%vs32.7%,P<0.05)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47.5%vs53.6%,P<0.001)的使用率有所减少。ARB使用率降低主要见于门诊患者,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使用率降低主要见于住院患者。一年随访时仅ACEI的剂量达标率高于入选时(36.6%vs29.9%,P<0.05)。一年随访时,NHYAⅢ/Ⅳ级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入选时(29.1%vs56.5%,P<0.001),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7.9%,因心衰再住院率和联合终点发生率分别为30.2%,和33.9%,其中住院患者因心衰再住院率(37.2%vs26.0%,P<0.001)以及联合终点发生率(42.0%vs29.1%,P<0.001)均明显高于门诊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吸烟,双侧胸腔积液和硝酸酯类药物应用是心衰患者一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一年随访时因心衰再住院和联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NYHA心功能Ⅲ/Ⅳ级、糖尿病,X线心/胸比>0.5和慢生阻塞性肺疾病(COPD)。
  结论:首先,缺血性心脏病是我国心衰患者的主要病因,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心衰已明显超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其次,心衰患者的规范化药物治疗有待于提高,不仅体现在有改善预后意义的抗心衰药物使用率低,依从性差,更体现在β-受体阻滞剂、ACEI和ARB的剂量达标率低。第三,无论从心衰患者的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药物治疗和预后方面,住院和门诊的心衰患者均存在差异,因此,未来应更加重视对全部心衰患者的评估,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心衰患者的真实情况。

著录项

  • 作者

    刘少帅;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于丽天;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血液循环衰竭;
  •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 药物治疗; 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