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临床及遗传学病因初探
【6h】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临床及遗传学病因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

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566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识别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新致病基因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临床特点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以下两部分进行了阐述: 第一部分:566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 目的:总结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收集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男科门诊的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CBAVD患者,时间跨度为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 结果:共纳入566例CBAVD患者,平均年龄为30.6岁(30.6±5.3岁,范围为20~53岁),不育时间平均为4.9年(范围为3个月~23年)。大多数患者的双侧睾丸容积正常(84.28%,477/566)、附睾发育正常(左侧527/566;右侧530/566)。CBAVD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9.4%(53/566)。该组患者的精液量平均为0.88mL、pH值为6.35;外周血生殖激素(FSH、LH、PRL、E2及T)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经直肠超声发现双侧精囊腺缺失或发育不全的占70.5%(141/200)。367例患者接受了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其中有336例(91.6%)患者穿刺液的精子质量达到其配偶行辅助生育技术要求。在336例行辅助生育技术的CBAVD患者中,其配偶总计经历425个试管周期,周期临床妊娠率为54.3%(231/425),周期活产率为48.0%(204/425)。截止到本课题随访期,已有265个健康活婴出生,无畸形婴儿出生。 结论:CBAVD患者的体检特点是睾丸及附睾发育正常、双侧输精管阴囊段缺失,可合并有精索静脉曲张;精液特点是pH值低于正常范围、精液量少、精液中无精子;外周血生殖激素水平正常;大多数患者的精囊缺如或发育不良;可通过微创取精结合ICSI技术解决其生育问题。 第二部分: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识别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新致病基因 目的: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识别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的新致病基因。 方法: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男科门诊的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CBAVD患者,总计18例,全部患者接受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测序结果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 结果:我们在9个患者中识别出12个CFTR基因潜在致病性的罕见变异。在剩余9例未检测到CFTR致病性突变的患者中,我们发现2例患者携带ADGRG2基因罕见错义突变(c.G1709A,p.C570Y; and c.A2968G,p.K990E)。p.C570Y变异所在区域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水解结合位点,这个结构域是蛋白催化功能所必需位点。而p.K990E变异所在区域为N端区域,该区域可调节粘连蛋白活性。 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可准确检测出CBAVD的基因突变,ADGRG2基因是CBAVD新的致病基因。

著录项

  • 作者

    杨彬;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外科学(泌尿外科)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李宏军;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泌尿科学(泌尿生殖系疾病);外科学;
  • 关键词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 临床; 遗传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