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部分普通中学武术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6h】

北京市部分普通中学武术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的意义

1.3.文献综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学校武术教学的基本情况

3.1.1.调查学校的性质分类统计

3.1.2.体育教师年龄分布情况

3.1.3.体育教师职称分布情况

3.1.4.体育教师运动专项分布情况

3.1.5.体育教师任课情况统计

3.1.6.学校武术课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情况

3.1.7.学校体育课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3.1.8.学校课余时间武术活动组织情况

3.1.9.制约武术课开展的主要因素

3.2.学生武术课学习及相关问题调查

3.2.1.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

3.2.2.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分析

3.2.3.学生反映武术课的开设情况

3.2.4.学生对待武术与武术课的态度

3.2.5.学生认为"武术课较为枯燥"的原因分析

3.2.6 学生对体育教师教授武术课的满意度

3.2.7 学生学习武术的困难因素分析

3.3.中学武术课教学内容相关调查

3.4.武术课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3.5.武术课教学对继承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6.教师关于学校武术课更好开展的建议

4.结论和建议

5.参考文献

6.附件

7.致谢

展开▼

摘要

艾菲在《文化的责任》中指出:“……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文化为源流和中介而能动地赋予未成年人以民族精神、高尚人格和优良品德。”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作为学校体育课中的一项重要运动项目,在新中国中学体育课中有将近50年的历史,学校体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武术运动的普及与发展。2004年4月3日中宣部、教育部两部委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并在第四部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中提出:“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武术课教学是目前学校开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教育的一个窗口,是弘扬中华武术的一条重要途径。本人通过对北京市部分普通中学武术课教学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市普通中学武术课开展并不普遍,部分中学几乎没有开展武术教学或者很少开展,这一现状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武术运动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而且使得中华武术在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锻炼不怕苦不怕累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树立终身体育理念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武术课的教学内容亟待改革、学校的重视程度不高、对武术运动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广大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武术课对中学生的综合教育功能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没有结合起来等。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尝试提出如下改革中学武术课教学现状之设想:1.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进一步重视武术课教学,加大学校武术课教学软、硬件的投入;2.加强武术的正面宣传工作,推进武术运动的普及和发展;3.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以学生的适应性为出发点,多方努力加强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提升教材的科学性;4.武术教学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相结合,突出武术的综合教育与价值;5.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武术课教学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保证中学武术课教学的有序开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