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淄博市中学课余排球训练现状调查分析
【6h】

淄博市中学课余排球训练现状调查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1前言

2研究现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4研究结果与讨论

5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体育系统实施“体教结合”的体校、教育系统实施“教体结合”的学校、社会力量办学的单项运动学校和单项俱乐部三种形式。由于体育部门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时,更多的还是关注运动成绩,学训矛盾仍然得不到妥善解决,“体教结合”基本成为了口号。在目前中国体育的市场化、商业化程度还很低的情况下,以教育系统为主建立的“教体结合”被认为是实现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教育系统的优势,挖掘学校课余训练的潜力.教体结合、全面盲人,更好地发挥学校课余训练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职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课题对20多年来完全依靠学校课余训练培养羽F球后备人才并取得良好成绩的淄博市各级中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淄博市通过学校课余训练培养排球人才的成功经验,以期能够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为探寻新时期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一点借鉴。
   研究结果显示,1、淄博市对中学课余排球训练的管理.有比较齐全的管理服务机构;责权利划分明确;管理制度健全,能够实现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面的细致管理.工作效率高,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校、教练员和学生的积极性。
   2、淄博市课余排球训练已经形成了队高中为纽带的初中一一高中一一大学“一条龙”训练体制,该体制进口广阔,出口顺畅,展现出蓬勃生机。
   3,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定位较为合理,但与国家提出的通过课余训练培养优秀运动人才的目标有出入。
   4、较高级别、数量较多的参赛状况使得课余排球训练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比赛成就了课余训练的地位,促进了课余训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L课余排球训练的社会关注程度较高.训练时间的保证,场地设施的完备是课余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6、参训学生训练动机明确,课余训练对学习成绩影响不大;运动水平较高.成绩比较突出;出路以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和体育院校为主。
   7、教练员队伍的年龄结构较合理,呈现出以青壮年为骨干的特征.训练经验较丰富,但教练员专职化程度不高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科学选材受限;训练目标主要指向为参训学生升学;制定计划时忽视参训学生的潜力培养,进而影响到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对竞技能力的认识较为合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