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速度离心训练对小腿肌肉工作特征的研究
【6h】

不同速度离心训练对小腿肌肉工作特征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离心训练的研究现状

2.1.1 离心训练的概念和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2.1.2 离心训练对提高肌肉力量的影响

2.1.3 离心训练对于快速力量的意义

2.1.4 小腿肌群离心力量对于运动的重要意义

2.2 快速力量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负荷

2.3 离心训练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负荷

2.4 有关表面肌电图的常用指标

2.4.1 时域指标

2.4.2频域指标

2.5 肌电图在运动中的应用

2.5.1 评定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状态)

2.5.2 测定运动员神经-肌肉的疲劳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实验分组

3.3 训练方案

3.4 测试方案

3.5 测试指标

3.6 数据处理

3.7 统计分析

4 分析与讨论

4.1 研究结果

4.1.1 6周不同速度离心力量训练对小腿肌肉动员率的影响

4.1.2 6周不同速度离心力量训练对小腿肌肉均方根振幅(RMS)的影响

4.1.3 6周不同速度离心力量训练对小腿肌肉主动肌拮抗肌放电比的影响

4.1.4 6周不同速度离心力量训练对小腿肌肉平均功率频谱(MPF)的影响

4.2 分析与讨论

4.2.1 不同速度离心力量训练对小腿肌肉表面肌电时域指标的影响

4.2.2 不同速度离心力量训练对小腿肌肉表面肌电频域指标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离心力量训练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改善运动成绩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离心训练的研究,尤其是对于小腿肌肉的离心训练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对肌肉进行离心收缩时的工作情况了解还比较模糊。本研究拟通过对踝跖屈肌群和踝背屈肌群进行不同收缩速度的离心力量训练,采集胫前肌和腓肠肌内、外侧头在离心收缩时的表面肌电,寻找快、慢速离心力量训练过程中肌肉工作特征的异同点,探讨不同速度离心力量训练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招募受试者27人,随机分成三组,快速组、慢速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小腿肌肉的离心力量训练。快速组和慢速组均先尽快完成向心收缩,到达关节活动范围末端后立刻开始快速(1秒)或慢速(3秒)离心收缩。每组7次,每次5组,组间休息3分钟,每周3次,持续6周。在训练前、训练2周后和训练后使用Mega6000 T16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受试者胫前肌和腓肠肌内、外侧头在进行离心力量训练过程中的表面肌电。进行肌电处理分析,比较不同速度离心力量训练过程中肌肉工作特征的异同点。
  研究结果:1、快速训练6周后,腓肠肌离心训练时胫前肌、腓肠肌内、外侧头动员率、RMS、MPF均无显著性变化,胫前肌离心训练时胫前肌动员率、RMS、MPF也无显著性改变。2、慢速训练6周后,腓肠肌离心训练时腓肠肌内、外侧头动员率、RMS显著下降,MPF无显著性改变;胫前肌离心训练时胫前肌动员率、RMS无显著性改变,MPF显著上升。3、训练6周后,腓肠肌离心训练时腓肠肌内、外侧头动员率、RMS均显示出慢速组显著低于快速组,两组间MPF无差异;胫前肌离心训练时胫前肌动员率、RMS慢速组显著低于快速组,MPF两组间显著性消失。
  研究结论:1.快速离心力量训练前后,胫前肌参与离心收缩的肌纤维数量逐渐下降,动员的运动单位类型无明显变化;腓肠肌参与离心收缩的肌纤维数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动员的运动单位类型无明显变化。2.慢速离心力量训练前后,胫前肌参与离心收缩的肌纤维数量逐渐下降;腓肠肌参与离心收缩的肌纤维显著下降,动员的运动单位类型则无明显变化。3.快速离心力量训练过程中参与离心收缩的肌纤维数量显著高于慢速离心力量训练,做功量小于慢速离心力量训练。因此在训练实践中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