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与考核新机制的研究
【6h】

北京市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与考核新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xslx

zlwtitle

lwtitles

Text1

Text9

Text6

Text8

展开▼

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对中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重大政治判断。健康作为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正在成为全民追寻的潮流。社会体育指导员秉承“奉献、服务、健康、快乐”的宗旨,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进行有序、科学的体育健身活动,志愿服务于全民健身事业。北京市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以下简称“北京市国家级指导员”)是中国指导员群体中级别最高的,历来广受关注。在国家的重视下,社会的需求中,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势在必行。 文献资料分析显示,从1995年到2016年北京市共培养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1312人,基本上满足《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2015)》中对总量的要求,但是就质量而言,群体的老年化、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体育基础知识的缺失对培训和考核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目前,北京市国家级指导员培训工作依托指定培训基地开展技术等级培训,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汇总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重视技术等级培训,继续培训环节缺失;自上而下的选拔预审,发展渠道单一;培训形式单一,内容设计针对性不强;培训经费来源单一,后续动力不足;缺少必要的监管和效果评估环节等。就考核工作而言,现行的考核工作没有明确机制,目标不明确、认可度低,形式不丰富、效果欠佳,标准缺失,对象不完整,没有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功能。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近4年来参与北京市国家级指导员培训和考核工作的经历,参照北京市国家级指导员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北京市国家级指导员培训和考核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在总结现状、梳理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提出培训与考核的新机制,并给出实施建议。希望推动北京市国家级指导员制度改革,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让北京市国家级指导员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