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鸭梨果实轮纹病寄生-病原菌互作机理
【6h】

鸭梨果实轮纹病寄生-病原菌互作机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梨果实轮纹病概述

1.1.2病原菌-植物寄主互作机理

1.1.3控制果实采后病害的主要策略

1.3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研究目标

1.3.2主要研究内容

1.4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第一部分 鸭梨果实轮纹病潜伏侵染时期及采后发病规律的研究)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试验材料

2.1.2试验方法

2.2(第二部分 轮纹病菌侵染鸭梨果实途径的观察)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试验材料

2.2.2试验方法

2.3(第三部分 鸭梨果实有机酸变化规律及对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试验材料与方法

2.3.1试验材料

2.3.2试验方法

2.4(第四部分 鸭梨果实酚类物质代谢与其抗轮纹病菌关系研究)试验材料与方法

2.4.1试验材料

2.4.2试验方法

2.5(第五部分 鸭梨果实接种轮纹病菌及采收前后活性氧相关酶活性变化研究)试验材料与方法

2.5.1试验材料

2.5.2试验方法

2.6(第六部分 鸭梨采后低温及轮纹病菌胁迫对果肉ATP含量H+-ATPase、CA2+-ATPase活性的影响)试验材料与方法

2.6.1试验材料

2.6.2试验方法

2.7(第七部分 鸭梨轮纹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筛选及毒素成分初步鉴定)试验材料与方法

2.7.1试验材料

2.7.2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第一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3.1.1试验结果

3.1.2试验分析

3.1.3小结

3.2第二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3.2.1试验结果

3.2.2试验分析

3.2.3小结

3.3第三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3.3.1试验结果

3.3.2试验分析

3.3.3小结

3.4第四部分试验结果

3.4.1试验结果

3.4.2试验分析

3.4.3 小结

3.5第五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3.5.1试验结果

3.5.2试验分析

3.5.3小结

3.6第六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3.6.1试验结果

3.6.2试验分析

3.6.3 小结

3.7第七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3.7.1试验结果

3.7.2试验分析

3.7.3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4.3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梨果实轮纹病是造成梨果实烂果的主要原因,由于轮纹病菌是在幼果期潜伏侵染,在果实成熟及贮运期间发病,控制和防范都有很大困难。目前对于轮纹病菌造成果实腐烂的机制以及果实对病原菌的抵抗机制并不十分明确。控制轮纹病害的首要任务是要认识轮纹病害的发病机理,这其中包括病原真菌对果实的致病性和果实对病原菌的抗病性。本研究从形态结构、生理状态、生化水平上研究轮纹病菌与梨果实的互作关系。探寻病原菌产生毒害物质的种类及产生条件;果实的主要抗病性物质及其在发育和贮藏期间的变化。为阐述梨轮纹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它果实病害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方法。 1.研究了不同发育期套袋处理、不同发育期解袋暴露处理、不同发育期涂抹和刺伤接种轮纹病菌分生孢子悬液处理的鸭梨果实采后不同时期的发病规律。结果表明,鸭梨轮纹病菌主要侵染期为盛花期后50~90d,但盛花期110d以后仍然可以侵染,而盛花期后53d内不易感染轮纹病菌;轮纹病病原菌更容易通过伤口侵染;在采后梯度降温贮藏条件下,鸭梨轮纹病的集中发病期为采后40~60d;接种孢子悬液使果实的发病期提前、发病率提高。 2.梨皮组织具有荧光性物质,采用组织切片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皮孔特异荧光性孔底母细胞可能对防治轮纹病菌从皮孔进入有关,此外角质层、石细胞单宁细胞为鸭梨果实的抗病原菌结构。刺伤果肉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孢子以果肉为生长基质快速萌发并在果肉细胞间隙生长繁殖,48h菌丝已经产生大量菌丝缠绕在果肉细胞表面。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孢子接种24~36h后菌丝已进入果肉细胞内部,被侵染果肉出现质壁分离、细胞质降解等现象。利用β-1,3-葡聚糖免疫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的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胞壁沉积物还有β-1,3-葡聚糖,侵入果肉细胞的菌丝壁也存在β-1,3-葡聚糖。 3.利用HPLC测定果实生长期、贮藏期和发病前后果实中有机酸的含量和种类,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不同有机酸对轮纹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成熟鸭梨中主要含有柠檬酸、苹果酸、莽草酸。50mg/100g以上的苹果酸和柠檬酸、60mg/100g以上的乳酸,10mg/100g以上琥珀酸、8mg/100g的奎宁酸均能显著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且抑菌培养基pH值多在5.0以下。病原菌侵染诱导乳酸和琥珀酸的产生。 4.鸭梨在幼果期与抗病性相关的酚类物质主要有没食子酸、绿原酸、咖啡酸,随成果实发育成熟这些酚类含量逐渐下降。果实在不同时期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与果实中酚类物质变化关系密切。贮藏期酚类物质含量随着果实生理代谢总体呈下降趋势,对抵抗病原菌扩展能力减弱。10mg/100g的没食子酸、1mg/100g的绿原酸、5mg/100g的单宁酸、0.05mg/100g的香豆酸添加到 PSA 培养基能够显著抑制病原菌菌落生长;添加浓度高于7 mg/100g没食子酸,40mg/100g绿原酸,0.5mg/100g单宁酸,1mg/100g儿茶酸和1mg/100g的香豆酸的能够显著抑制菌丝的生长。 5.本文研究了鸭梨果实受轮纹病原菌侵染后及其在不同的生长期、贮藏期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对鸭梨健康果实接种轮纹病菌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说明这些酶对鸭梨果实抵抗轮纹病密切相关。鸭梨果实在幼果期活性较高的酶主要是POD、CAT;在近成熟期与果实抗病性相关酶主要是SOD,SOD活性在盛花后75d快速升高,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值:而鸭梨果实在贮藏期间与抗病性相关的这3种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对抵抗病原扩展能力减弱。果实在不同时期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与果实中防御酶活性变化密切相关。 6.低温和病原菌的胁迫下,ATP含量显著降低,抵御逆境条件下生理变化。在病原菌侵染过程中为了保持细胞内pH稳定,调节酸的种类,接种病原菌24h内H<'+>-ATPase活性显著上升,而后逐渐下降;而Ca<'2+>-ATPase在病原菌侵染过程中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过高或维持时间过长,促进果肉细胞坏死。 7.为了筛选鸭梨轮纹病最优毒素产生条件,从鸭梨轮纹病斑分离纯化的轮纹病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进行生物测定,选择健康成熟的鸭梨果实,采用针刺法对粗毒素的致病力进行测试。最终确定有利于病菌产毒的温度为30℃、pH值为7.5、培养时间为10d、培养基为PS+少量的梨汁,黑暗及静置培养条件。粗毒素中蛋白含量很高,占69.1%,其次是糖27.2%。蛋白质为单链多肽蛋白。

著录项

  • 作者

    王艳娜;

  •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授予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学科 森林培育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王贵禧,朴春根;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病害;
  • 关键词

    鸭梨果实轮纹病; 发病机理; 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