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理惩罚问题研究——以小学阶段为例
【6h】

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理惩罚问题研究——以小学阶段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引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1.1.2研究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心理惩罚研究的现状

1.2.2国外心理惩罚研究的现状

1.2.3本论文的创新点

1.3主要概念阐释及其关系

1.3.1教育与惩罚

1.3.2惩罚与体罚

1.3.3体罚与心理惩罚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方法

2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心理惩罚的实质、特征及其表现和危害

2.1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实施心理惩罚的实质

2.1.1心理惩罚是一种严重的教育病症

2.1.2心理惩罚的实质是对人才的摧残

2.2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实施心理惩罚的特征

2.2.1普遍性

2.2.2内隐性

2.2.3破坏性

2.2.4滞后性

2.3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实施心理惩罚的表现形式

2.3.1过高要求与期待

2.3.2疏远、孤立和冷落

2.3.3责骂、恐吓和羞辱

2.3.4侵犯隐私

2.4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实施心理惩罚的危害

2.4.1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导致认知不协调,引发焦虑

2.4.2引发或直接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恐惧,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2.4.3引发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心理与行为障碍

2.4.4容易使学生产生违纪、攻击行为、社会适应不良甚至犯罪

3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实施心理惩罚的成因分析

3.1传统旧教育观的影响

3.1.1“师道尊严”

3.1.2“不打不骂不成长”

3.1.3“苦其心志”

3.1.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2教育改革急功近利,导致教育不公平

3.2.1评价机制弊端,追求升学率

3.2.2利益驱动,丧失理性和责任感

3.2.3职业过劳导致职业倦怠

3.2.4职业道德、职业良心丧失

3.3教师的心理偏差

3.3.1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偏差

3.3.2对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的认知偏差

3.3.3对教育对象的认知偏差

3.3.4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3.4法律法规模糊

3.4.1学习法律法规的意识不浓,落实不到位

3.4.2对惩罚教育的理解模糊

3.4.3体罚教育的界限不清

3.4.4心理惩罚无监督机制

4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实施心理惩罚问题的对策

4.1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教育是基础

4.1.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4.1.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1.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习自我管理

4.1.4关爱班集体,保持愉快的心境

4.2全方位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关键

4.2.1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4.2.2重塑师德,提升教师修养

4.2.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2.4加强教师的心理保健

4.3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是保障

4.3.1完善教育法规,做到依法治教

4.3.2健全教育教学的民主监督机制,防止教师滥用权威

4.3.3改革现行教育评价制度,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5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教育惩罚经历了肉体惩罚、变相肉体惩罚和心理惩罚三个主要的阶段。社会发展到今天,惩罚教育是否还要延续,是否值得提倡或完全摒弃,尤其是对学生采取的隐性心理惩罚是否会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等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了我们教育者的面前。对此,许多的教育专家、学者、教师众说纷纭,既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观点,也有“惩罚和心理惩罚教育是对人性的摧残”的反对之声。在此大背景下,本研究针对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理惩罚问题展开了研究,探索其中的缘由、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对策。我们认为:心理惩罚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影响面大,而且形式隐蔽、危害大。因此,尽快对这种病症进行科学的研究,弄清其实质、原因和结果,可以帮助教育者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这对促使学生健康的发展,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实践意义。 本论文以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心理惩罚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即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全面阐释了教育与惩罚、惩罚与体罚、体罚与心理惩罚之问的关系。在对心理惩罚的实质、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危害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考察了其成因及预防措施。具体地讲,我们认为教师实施心理惩罚的原因包括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育改革急功近利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教师的心理偏差以及法制法规模糊等。心理惩罚的实质是对人性的摧残,它是一种严重的教育病疾。心理惩罚带有普遍性、内隐性、破坏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它的表现形式有过高要求与期待、疏远、孤立和冷落、责骂、恐吓和羞辱、侵犯隐私等。心理惩罚的危害繁多,即可以引发或直接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恐惧,产生厌学情绪,又可以造成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心理与行为障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违纪、攻击等行为,严重的甚至会走向犯罪。 最后,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其中,加强学生的方法教育是基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要使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加强心理保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全方位提升职业素养是关键。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是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