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既有线重载运输组织方案研究
【6h】

既有线重载运输组织方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表目录

图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重载运输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国内重载运输发展及研究现状

1.2.3 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2 重载列车开行的主要技术条件

2.1 铁路重载运输相关概念

2.2 重载列车开行的技术设备条件分析

2.2.1 列车牵引动力

2.2.2 车辆

2.2.3 线路及轨道

2.2.4 站场设备

2.2.5 装卸设备

2.2.6 供电设备

2.2.7 通信信号设备

2.2.8 列尾安全防护设备

2.3 不同重量标准及编成方式下重载列车的开行条件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技术条件下的重载运输组织模式

3.1 重载运输开行模式内涵及适用条件

3.1.1 列车牵引模式

3.1.2 列车运行模式

3.1.3 列车结构模式

3.1.4 组织方式

3.1.5 功能模式

3.1.6 集结编成方式

3.1.7 解体卸车方式

3.2 重载运输开行模式组合

3.3 本章小结

4 既有线发展重载运输组织的经济性分析

4.1 重载运输组织规模经济性分析

4.1.1 规模经济性分析

4.1.2 铁路重载运输系统模型假设

4.1.3 成本构成及函数表达式

4.1.4 重载运输组织规模经济效益分析

4.2 重载运输的经济效益评价

4.3 本章小结

5 兰新线发展重载运输方案研究

5.1 现状分析

5.1.1 线路背景

5.1.2 既有兰新线技术标准

5.1.3 兰新线发展重载运输可行性分析

5.2 兰新线发展重载运输技术改造及模式匹配方案

5.2.1 技术改造方案

5.2.2 模式匹配基础方案

5.3 模式匹配基础方案规模经济性弹性分析

5.3.1 模型参数说明

5.3.2 SPSS规模经济性弹性分析

5.4 基于目标规划的不同牵引等级列车比例确定模型

5.4.1 目标规划的方法

5.4.2 模型的建立

5.4.3 参数标定

5.4.4 Lingo求解及结果分析

5.5 组合方案的效益分析与评价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货物运输需求日趋旺盛,但是铁路货运供给能力却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成为制约运量增长的瓶颈。运输扩能一方面需要开展大规模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对既有运输资源的挖潜提效。提高货物列车载重量有着较大的潜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铁路线实行客货混运,货物列车与旅客列车在运输技术条件上存在较大差别。在此背景下,通过研究既有线提高牵引质量的技术设备标准,及其相应的重载运输组织模式以及车流组织方案,从而达到能力释放、成本节约和效益增长的目的,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首先总结了重载运输所需要的技术设备条件,拟定了供重载运输选择的牵引定数等级,并对其所对应的开行条件进行了对照分析。进而提出了包括牵引、运行、列车结构、组织方式、功能模式、集结编成和解体卸车方式等在内的广义组织模式组合分析思路。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改进,放宽对装车地区假设条件的限制,加入项目建设(改造)投资、列车集结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的成本,优化“集”“运”“疏”系统中其他成本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种更符合既有线发展重载运输的规模经济性和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最后根据上述理论研究成果,选择兰新线进行实例验证。通过分析得出,相同的年运量条件下,不同牵引等级下的规模经济性存在差异,且随着牵引等级的增加,规模经济程度也越明显;在不同的年运量需求下,同一牵引等级的规模经济效益呈现递减趋势;年总运量和不同等级的列车单次牵引重量与规模经济均显著相关。在基本模式方案的规模经济性经过检验后,通过多目标规划方法不断寻找满足不同优先等级运输目标的不同牵引等级列车的组合方案,并从“成本—规模”和“成本—运输企业经济效益”角度来对组合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
  本研究为相关部门进行既有线重载运输可行性效益分析以及车流组织方案提供了评估方法和计算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