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镇化进程中的村镇住宅发展战略研究
【6h】

城镇化进程中的村镇住宅发展战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和附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来源

1.1.2 现实背景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研究范围界定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4.3 主要内容

2 理论与实践基础

2.1 理论基础

2.2.1 区域经济理论

2.2.2 乡村发展理论

2.2.3 人居环境理论

2.2.4 战略管理理论

2.2 实践基础

2.2.1 国外实践

2.2.2 国内实践

2.2.3 经验总结

2.3 本章小结

3 村镇住宅发展战略逻辑分析

3.1 发展条件分析

3.1.1 气候条件

3.1.2 地理条件

3.1.3 人口条件

3.1.4 文化条件

3.2 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策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内在环境分析

3.3.1 优势

3.3.2 劣势

3.3.3 机遇

3.3.4 挑战

3.4 住宅供给分析

3.4.1 模型选择

3.4.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3.4.3 住宅价值的广义熵指数

3.5 本章小结

4 村镇住宅发展战略基点分析

4.1 战略基点确定

4.1.1 城乡住宅发展比较

4.1.2 各地区村镇住宅发展比较

4.2 城乡住宅统筹发展

4.2.1 模型选择

4.2.2 因果回路图模型

4.2.3 模型分析

4.3 各地区村镇住宅协调发展

4.3.1 战略空间

4.3.2 决策依据

4.3.3 战略群组划分

4.4 本章小结

5 村镇住宅发展战略体系构建

5.1 战略原则

5.2 战略目标体系

5.2.1 总体目标

5.2.2 分类目标

5.2.3 阶段目标

5.3 总体战略体系

5.3.1 总体战略

5.3.2 对接战略

5.3.3 核心战略

5.3.4 主体战略

5.3.5 辅助战略

5.4 战略支撑体系

5.4.1 规划支撑

5.4.2 主体支撑

5.4.3 机制支撑

5.4.4 政策支撑

5.5 本章小结

6 村镇住宅发展模式与实证研究

6.1 村镇住宅发展模式

6.1.1 发展机制

6.1.2 总体模式

6.2 村镇住宅开发模式

6.2.1 开发方向

6.2.2 开发主体

6.2.3 开发类别

6.3 村镇住宅建设模式

6.3.1 建设资金筹集

6.3.2 设计图纸选择

6.3.3 施工队伍选择

6.4 村镇住宅管理模式

6.4.1 管理机构

6.4.2 管理方式

6.5 实证研究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居住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涉及面广、影响面大且政策性强,有必要从国家的宏观角度对住宅发展进行系统的战略指导。与城市地区相比,我国村镇地区住宅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城乡间不衔接、地区间差距大,以零散自建为主、安全隐患多,资源浪费突出、环境破坏严重,住宅科技应用较少、地方特色消失,住宅政策问题较多、实施效果较差等诸多问题,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住宅建设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08BAJ08B16),综合运用区域经济、乡村发展、人居环境、战略管理等相关理论,并采用广义熵指数、系统动力学、聚类分析等模型与方法,对城镇化进程中的村镇住宅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期对未来村镇住宅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根据研究主题,本论文做了以下工作:分析了我国村镇住宅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村镇住宅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综述;对国内外村镇住宅发展的实践进行了经验总结;从发展条件、宏观环境、内在环境和住宅供给四个方面分析了村镇住宅发展战略逻辑;从城乡统筹和各地区协调两个角度分析了村镇住宅发展战略基点;从战略目标、总体战略和战略支撑三个方面构建了村镇住宅发展战略体系;从开发模式、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研究了村镇住宅发展模式,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研究,本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
  (1)通过对城乡住宅供给结构进行分析,本论文认为我国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政府投资的方式,提高城乡住宅价值的多样化,调整和改善住宅供给结构,尤其是增加中低价位住宅的供应,完善城乡住房保障制度,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居住需求。
  (2)通过对城乡住宅统筹发展的因果回路图进行分析,本论文认为我国要通过城市保障房建设来增加住宅供给,或通过宅基地改革、加强培训等措施提高进城农民工收入,以满足其居住需求;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改善福利待遇,推动村镇住宅发展,使农民留在当地促进村镇的发展。
  (3)通过对各地区村镇住宅协调发展进行战略群组划分,本论文提出上海、浙江、江苏等地适度收缩,湖北、湖南等地保持稳步发展,而其他地区都要实施扩张战略;北京、天津、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可采取产业化或集体统建模式,侧重于提高居住品质,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需要得到政府补贴,北京、河北、甘肃等人均耕地面积小的地区应采取集中建设的方式,并推进土地复垦。
  (4)通过对村镇住宅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研究,本论文提出到2020年我国村镇住宅发展要努力达到全面小康社会对农民居住条件的要求,实现建设发展、资源节约、节能环保和安全居住等分类目标,在2015年之前侧重于增加数量、重点整顿,然后重视品质、全面提升,争取到2020年各地区全面达到小康住宅的水平。
  (5)通过对村镇住宅发展的政策体系进行研究,本论文认为村镇住宅发展的政策并不孤立,相互间也有影响,要努力完善包括发展规划、土地利用、住宅建设、住宅供应、住宅消费、住宅改造和住宅处置等在内的村镇住宅发展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对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
  (6)通过对村镇住宅发展战略体系进行研究,本论文认为我国村镇住宅发展要推动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接,坚持统筹协调和并村扩镇两大核心战略,市场转移、资源整合、科技推动和示范带动四大主体战略,以及农业规模化、村镇非农产业发展、交通发展、社会保障、教育普及、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展六大辅助战略。
  (7)通过对村镇住宅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本论文认为我国要积极发挥村镇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投入机制和监管机制等的作用,发挥各自区位或资源优势,采取适于自身的开发模式、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村镇住宅发展模式。
  本论文还取得了以下四点创新:
  一是应用广义熵指数方法研究住宅价值多样性的变化,构建了城乡住宅价值的广义熵指数模型;二是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农民工进城导致的城乡住宅需求的变化,构建了城乡住宅统筹发展的因果回路图模型;三是界定村镇住宅发展战略空间,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战略群组划分;四是将村镇住宅发展作为“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基于农村、农业和农民三维构架构建了村镇住宅发展战略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