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大同古城空间形态认知
【6h】

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大同古城空间形态认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简述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1.4.1 城市意象理论相关研究

1.4.2 大同城市形态理论相关研究

1.5 研究方法

1.5.1 城市意象分析方法

1.5.2 实地调研

1.5.3 文献研究

1.5.4 实践应用

1.6 论文框架

2 城市意象理论方法认知与延伸

2.1 城市意象理论方法阐述

2.1.1 城市意象理论的含义

2.1.2 城市意象理论的五要素

2.1.3 城市意象理论评价

2.2 城市意象理论方法延伸

2.2.1 城市意象理论的再认知

2.2.2 城市意象五要素叠加

3 大同古城总体意象演进历程

3.1 大同古城城市发展简述

3.2 大同古城城市意象要素提取及要素特点

3.2.1 通道要素提取

3.2.2 边界要素提取

3.2.3 区域要素提取

3.2.4 节点要素提取

3.2.5 标志物要素提取

3.3 大同古城城市意象要素变化趋势及古今要素差异对比

3.3.1 大同古城城市意象要素变化趋势

3.3.2 大同古城古今城市意象要素差异对比

3.4 影响大同古城意象要素形成发展的原因

3.4.1 政治影响因素

3.4.2 文化哲学影响因素

3.4.3 自然环境因素

3.4.4 军事影响因素

4 大同古城城市意象现状分析

4.1 获取大同古城公众意象

4.1.1 调研范围

4.1.2 调研方法

4.1.3 受访人群

4.2 调研数据整理

4.2.1 调查问卷数据整理及分析

4.2.2 图片识别数据及分析

4.2.3 公众认知地图数据整理及分析

4.3 大同古城现状存在问题

4.3.1 城市空间层面问题梳理

4.3.2 城市功能层面问题梳理

5 优化大同古城城市意象的思考及建议

5.1 古城意象要素优化案例借鉴

5.2 大同古城城市意象要素优化建议

5.2.1 通道要素优化

5.2.2 边界要素优化

5.2.3 区域要素优化

5.2.4 节点要素优化

5.2.5 标志物要素优化

5.3 大同古城节点要素意象优化具体案例—东马市角6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大同古城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以独特的城市风貌展现了丰厚历史文化的积淀。在当今很多城市历史文化缺失、面貌千篇一律的情况下,大力挖掘古城价值,实行保护与发展并举,研究与改造并重的改造措施刻不容缓。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历史名城在旅游发展、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上都成为重要的稀缺资源,如何更好开发、保护和利用历史资源,不仅需要完善的政策与正确的保护措施,更需要合理的理论探索不断指引。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开创了城市空间认知研究的新途径,使可读性、可意象性成为凸显城市特色的标志。以通道、边界、区域、节点与标志物五要素为基础的分析城市意象的方法沿用至今。与现代都市不同,历史名城的城市形态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又随着社会发展逐步演进。本文将五要素分析方法应用于大同古城的城市意象认知与优化实践中。根据大同历史情况在五要素的基础上延伸出历史要素分析方法和要素叠加分析方法:前者运用于大同古城各历史时期城市形态研究中,分析得出古城总体意象演进趋势及原因;后者运用于大同古城现状城市形态分析中,研究得出古城公众认知情况及存在问题。实地调研阶段以实地考察和调查访问(包括调查问卷、图片识别和绘制公众认知地图)为调研方法,将两种方法得到的数据相结合,得到大同古城现状空间发展特点和公众认知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古城在城市意象构建方面的问题与公众期望。最终通过解读五要素的方式提出改造优化策略。
  根据上述研究所得的结论,针对目前大同古城城市意象的缺失状况,从公众意象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在展现大同古城风貌、突出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关怀人与城的情感互动。最终利用五要素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分析方法,对古城意象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本文讨论的大同古城形态演进趋势与意象要素分析结果能够为现代大同古城建设尽绵薄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