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贾海忠教授诊治颈源性胸痛临床经验阐述
【6h】

贾海忠教授诊治颈源性胸痛临床经验阐述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颈源性胸痛的中医药治疗源流及进展

1 概述

综述二 颈源性胸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颈椎的解剖结构

2 支配心脏与心脏的神经解剖结构

3 颈源性胸痛的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诊断

6 现代医学对颈源性胸痛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验总结 贾海忠教授对于颈源性胸痛的诊治思路

前言

1 颈源性胸痛的诊断思路

1.1 病因病机及发病机制

1.2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1.3 诊断标准

2 “纬脉理论”的阐述

2.1 “纬脉理论”的提出

2.2 “纬脉”层次与成分特征

3 颈源性胸痛的特色疗法详述

3.1 遣方用药

3.2 “纬脉理论”指导下的针灸选穴

3.3 太极操

4 病例分析及典型病案讨论

4.1 研究对象

4.2 病例分析

4.3 典型病案讨论

5 调护

6 小结

7 不足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导师贾海忠教授通过其三十余年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经验发现,使用白拟经验方“颈舒六味汤”并配合“纬脉理论”指导下的针刺选穴、辅以“颈部太极操”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颈源性胸痛症状。本文旨在总结贾海忠教授对于颈源性胸痛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颈源性胸痛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通过对现代文献检索,总结和整理了传统医学方面对颈源性胸痛的病名、病因病机、多种治疗方法的认识与在现代医学方面对颈源性胸痛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手段的认识。第二部分为经验总结。通过跟随导师门诊、聆听讲授及整理病案,总结导师对此病较为完整的治疗方案,即运用自拟经验方“颈舒六味汤”并配合“纬脉理论”指导下的针刺选穴、辅以“颈部太极操”的治疗方法展开阐释,并进行病案分析、记录典型案例以供学习与讨论。结果:1.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于颈源性胸痛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已形成初步认识。2.导师贾海忠教授认为,颈源性胸痛的临床首要诊断特点是表现出疼痛性质多样的胸痛,包括刺痛、胀痛、隐痛、窜痛,持续时间大于10分钟,且与颈部姿势有关,常因某一姿势或长时间固定某一动作而诱发,可伴睡眠易醒或睡中易惊醒其次可以找到颈部疾病的证据,包括颈椎椎体、小关节、椎间盘病变,或颈部软组织病变,等等。颈源性胸痛的病机为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治疗原则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为基础。3.《奇经八脉考·带脉篇》提到:“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带脉约束着纵行的各条经脉。贾海忠教授认为,人体中各纵向经脉理应在不同维度上得到约束,以保证机体协调活动,也就是说在非带脉区经脉也应有相应的脉约束着。通过长期对胚胎学的研究,创立了独特的“纬脉理论”体系。纬脉的数目共有43对,包括12对脑纬脉、8对颈纬脉、12对胸纬脉、5对腰纬脉、5对骶纬脉、1对尾纬脉。4.同一纬脉的层次按照胚胎发育来源可分为三层,即外层(肤层)、中层(筋膜、肌肉、骨骼、血脉、血液)、里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上皮层),按照形态解剖可分为皮肤层、筋膜层、肌肉层、骨骼层、脏器层五层,任何一层局部的变化都会引起同纬脉水平的反应,正如“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成分特征方面可分为三类,即纬毗连脉、纬卫脉与纬血脉。5.贾海忠教授运用自拟经验方“颈舒六味汤”并配合“纬脉理论”指导下的针刺选穴、辅以“颈部太极操”的治疗方法治疗颈源性胸痛效果显著,治疗体系完整,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结论:导师贾海忠教授对于颈源性胸痛患者运用独特的治疗方法后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显著。通过“纬脉理论”指导下的针刺治疗可以快速改善患者就诊时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配合颈部太极操可巩固疗效,加之中药颈舒六味汤加减,起到全身调节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