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京津城际为例
【6h】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京津城际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方法

1.3研究框架

1.4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论文的创新点

1.4.2论文的不足

2.1.1高速铁路

2.1.2区域经济发展

2.2基础理论

2.2.2新经济地理学

2.2.3生长轴理论

2.3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2.3.1高速铁路与区域可达性

2.3.2高速铁路与区域经济增长

2.3.3高速铁路与区域产业结构

2.3.4高速铁路与区域就业结构

2.4研究方法综述

2.4.1有无对比法

2.4.2经济计量模型

2.4.3灰色预测法

2.4.4系统动力学

2.5文献述评

3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与案例分析

3.1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特征

3.2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分析

3.2.1 高速铁路对区域交通运输的影响

3.2.2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3.2.3高速铁路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

3.2.4高速铁路对区域就业结构的影响

3.3 京津城际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

3.3.1 京津城际对区域交通运输的影响效应

3.3.2京津城际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3.3.3京津城际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

3.3.4京津城际对区域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

4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1确定研究方法

4.2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4.2.1 系统动力学的定义

4.2.2因果关系图与存量流量图

4.2.3变量类型

4.3系统动力学的特征与难点

4.3.1 系统动力学的特征

4.3.2系统动力学的难点

4.4系统动力学的建模过程

4.4.1建模前提与目的

4.4.2确定模型边界

4.4.3 建模步骤

4.5京津城际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5.1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4.5.2确定模型结构

4.5.3确定参数方程

5京津城际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5.1京津城际概况

5.2京津城际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实证分析

5.2.1模型参数估计

5.2.2模型结构分析

5.2.3拟合精度分析

5.2.4仿真结果分析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2017年,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达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四纵四横”高铁网已经基本形成。随着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已全面进入“高铁时代”。目前我国大部分高铁线路都处于亏损状态,部分线路甚至因此被停运。“超标”的高速铁路投资,更是难以乐观其效益。然而在社会经济这个大系统中,高铁作为基础项目,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社会效益,其财务亏损并不是评价高铁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更看重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高铁的经济效益做出精准性的测算,将为评价高铁建设项目的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思路。然后,从区域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等多个方面研究了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以京津城际为例,对区域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增长等多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结果得出:京津城际能够解决区域运能不足、就业等问题,实现既有铁路客货分离、提高区域可达性、促进京津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创造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高速铁路客运周转量、铁路货运周转量、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构建了高速铁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京津城际案例分析,总结了京津城际建设前后区域经济总量和三次产业产值的发展趋势,并测算出京津城际的建设与运营为区域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而确定京津城际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定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城际的建设运营使北京可达性提升了22.42%,天津可达性变化率提升了25.05%;扩大投资,拉动了两个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016年北京和天津两地的三次产业结构大约为1∶45∶54,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果分析表明:模拟值和真实值的绝对误差均保持在5%以内,模型计算结果可靠。模型测算结果得出:京津城际从开通至2015年,京津城际为沿线经济发展创造了1382.82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2015年对京津两地地区生产总值的累积贡献率为2.69%。其中京津城际对区域第三产业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的影响最小,最后,论文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