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成因与规避研究——以MOOC为例
【6h】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成因与规避研究——以MOOC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1 MOOC的本质与特征研究

1.1.2 网络教育技术本质与特征

1.1.3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本质和特征

2.1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本质

2.1.1 网络教育技术的本质

2.1.2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本质

2.2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特征

2.2.1 网络教育技术的特征

2.2.2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特征

第三章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成因

3.1 网络教育技术设计的缺陷

3.1.1 计算机语言及网络系统设计的影响

3.1.2 技术设计中诸因素的相互作用

3.2 网络文化的负作用

3.2.1 网络文化的多样性

3.2.2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3.2.3 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质

3.3 意识形态的影响

3.3.1 意识形态的本质

3.3.2 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

3.4 网络道德能力的不足

3.4.1 网络道德能力的实质

3.4.2 网络道德的影响

3.5 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

3.5.1 商业投资者的影响

3.5.2 网络教育对教育公平的反作用

3.5.3 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协议失衡

第四章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规避

4.1 网络技术风险的技术规避

4.1.1 对技术异化的客观认识

4.1.2 对技术异化的规避方法

4.2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政策规避

4.2.2 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4.3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文化规避

4.3.1 加强国家的“保护”措施

4.3.2 建立我国特色的网络教育文化体系

4.4 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伦理规避

4.4.2 注重伦理道德教育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课程操作及内容设置分析

5.1.1 分析线上操作中个人网络隐私风险

5.1.2 分析课程内容与设置中的网络文化风险

5.2.1 MOOC课程的风险成因

5.2.2 MOOC课程的风险机制

5.3 课程风险的规避

5.3.1 加强网络技术的监管及立法保障

5.3.2 加强网络教育风险的普及教育

5.3.3 加强意识形态文化及伦理规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高等教育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技术形态——网络教育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而言,网络教育技术能够向学习者提供更丰富和多元化的选择。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机构、企业、教师以及学习者等主体争相跃入以MOOC为代表的网络教育大潮中,他们在受益于网络教育技术发展利好的同时,也受到其背后潜在一系列风险的困扰。这种风险是复杂且不容小觑的。
  本文主要以国内研究网络教育技术为基础,针对该技术在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成因进行分析探究,从多角度展开论述并给出相应规避对策,从而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以及未来教育技术创新活动建言献策。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在绪论中交代了当下以MOOC为代表的网络教育技术的研究背景,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网络教育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可能潜在的风险;接着论述了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实质,即网络教育技术风险因素、网络教育技术风险事件以及网络教育技术风险后果,并阐明网络教育的技术性特征;然后从技术、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伦理等角度对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成因及表现进行分析说明;第四部分则根据不同的风险成因,从技术防范、政府监管、伦理素养以及建立属于我国特色的教育文化体系等方面给予相应规避对策;最后以MOOC课程为例,将网络教育技术风险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进一步论证,为我国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