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三空间中的发音与少数族裔女性身份建构
【6h】

第三空间中的发音与少数族裔女性身份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Introduction to Obasan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Loss of Cultural Location

1.1 Source of Cultural Identity

1.1.1 The Issue of Cultural Identity

1.1.2 Identity Crisis of Asian American Females

1.2 Identity Crisis in Childhood

1.2.1 Japan: From the Source of Security to the Origin of Disbelief

1.2.2 Canada: A Country Banishes Its Own People

1.2.3 Negation to the Two Cultures

1.3 Oppressive Silence

1.3.1 Formation of the Oppressive Silence

1.3.2 Naomi's Devoicing

1.3.3 Issei Silence

Chapter Two Bewilderment in Seeking Ethnic Identity

2.1 Dilemma of an Ethnic Minority Female

2.1.1 The Third Space

2.1.2 The Combination of Racialism and Sexism

2.2 Bewilderment between Worlds

2.2.1 A Hard Choice between East and West

2.2.2 Negotiation between Two Cultures

2.3 Meditative Silence

2.3.1 The Formation of Meditative Silence

2.3.2 Meditative Silence of Naomi

Chapter Three Construction of Ethnic Minority Female Identity

3.1 Hybridity of the Ethnic Identity

3.1.1 Cultural Identity in Post Colonialism

3.1.2 Hybridity

3.2 Articulate Silence

3.2.1 A Different Manner of Articulation

3.2.2 A Silent Mode of Articulation

3.3 Construction of Hybrid Identity

3.3.1 Revelation of the History

3.3.2 The Acceptance of a Multiple Identit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Papers Published

展开▼

摘要

20世纪60年代起,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和少数族裔运动的广泛开展使亚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得到了促进和繁荣。亚裔美国文学这一概念不断产生变化,其涵盖的内容也日趋多样化,视野日趋开阔。《婶母》是日裔加拿大人乔伊·小川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记录了日裔加拿大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拘留营中的痛苦经历以及主人公娜欧米作为少数族裔追寻自我身份的过程。根据其主要内容和所反映的主题,《婶母》一直被认为是亚裔美国文学中的杰出作品。 本文在总结和梳理现有的对《婶母》这部小说研究成果之基础上,尝试将后殖民理论中有关身份建构和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相结合,分析主人公娜欧米作为少数族裔女性诉求自己身份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身份危机的产生、身份追寻中的困惑以及身份的建构,并指出每一个过程都产生了相应的话语形式,它们的外在表现形式都是沉默,但内涵上却截然不同,分别为压迫性的沉默、沉思性的沉默和诉说沉默。 娜欧米对自我身份诉求的三个阶段与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在其著作《文化的定位》中指出的后殖民文化的建立必须经历由否定到商讨再到杂糅的一系列变化是相一致的。伴随这一变化过程的不同言语形式与米歇尔·福柯在权力话语理论中阐述的权力与话语的关系相对应,即权力控制话语,话语产生权力。通过将理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本文旨在阐明建构身份和寻求话语权的两个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地集合到一起,二者相辅相成。 本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包括对亚裔美国文学定义及其发展过程的阐释,对乔伊·小川生平的介绍,对论文研究目的和整体框架的论述,重点综述了《婶母》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重点讨论了少数族裔的身份危机问题,指出向一元文化同化、否定多元文化是导致身份危机的主要原因,并运用权力话语理论分析处于身份危机中的少数族裔的话语权的丧失和压迫性的沉默:第三章论述了少数族裔在追求自我身份的过程在不同文化间进行的商讨(negotiate),同时指出这种追求自我身份的意识和对不同文化的探讨表明他们虽然仍未获得话语权,但他们在沉默的状态中进行着自己的思考;第四章分析了少数族裔在经历了身份危机和文化商讨之后所建构的身份,即杂糅身份,指出建构杂糅身份的必然性,同时也探讨了这种杂糅身份所对应的杂糅的发声方式。第五部分即结论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在经济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少数族裔的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改善,但“边缘化”以及“消音”现象依然存在。本论文的意义在于指出了少数族裔如何在自己所处的“第三空间”内寻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建立自己的身份,打破已有的以主流文化为中心的“权力话语”,进而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进一步揭示身份构建与发音是两个同样重要但又不可分割的概念,在建构自己身份的不同阶段都会自发的产生与此相应的发音方式,而这种适当的发音也对进一步建构身份起到积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