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假诉讼罪的入罪标准研究——以541个案例为样本的展开
【6h】

虚假诉讼罪的入罪标准研究——以541个案例为样本的展开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虚假诉讼罪,旨在遏制民事诉讼领域的虚假诉讼行为。《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文简称司法解释)明确了虚假诉讼罪中的一些概念,使司法适用相对规范化,但并未完全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2021年接连颁布了两个关于适用虚假诉讼罪的意见,其中虽然罗列了虚假诉讼罪常见的案件类型,但仍未能根本解决虚假诉讼罪的入罪标准问题,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影响司法公正。本文对2018年司法解释发布后至2021年9月的541份判例作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通过对虚假诉讼罪的入罪标准的实证研究,找出司法适用中的共性问题并探讨破解问题的路径。  通过对采集的541个判例样本进行比对分析,本文发现目前关于虚假诉讼罪的司法适用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入罪标准不统一。通过分析归纳样本案例可现,虚假诉讼罪的入罪标准在司法实务中存在混乱,有些以行为犯模式评价,认为一旦作出虚假诉讼行为就构成本罪的既遂,应以虚假诉讼罪论处;有些以结果犯模式评价,认为虚假诉讼行为应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用刑法罪名予以评价。入罪标准的不统一导致虚假诉讼罪司法适用的不统一,严重影响司法公正性。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文献研究认为虚假诉讼罪属于结果犯。第二,司法认定不统一。虚假诉讼罪出台后,法律明确了对虚假诉讼行为的统一适用标准,司法机关应当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虚假诉讼罪的入罪标准为“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但当前司法实务入罪标准的具体认定并不统一。通过对具体样本案例的分析与理论学说,可以对虚假诉讼罪的入罪标准形成具体的判断规则。综上,本文期望通过明确虚假诉讼罪的入罪标准与适用范围,使虚假诉讼罪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著录项

  • 作者

    邢国茹;

  •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学科 法律硕士(JM)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晶,季美君;
  • 年度 202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虚假诉讼罪,入罪标准,结果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