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NLR、PLR、MLR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6h】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NLR、PLR、MLR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monocytetolymphocyteratio,MLR)的变化水平,评估NLR、PLR、MLR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患者179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外周血NLR、PLR、MLR水平检测,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根据斑块回声特征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组。整理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179例AIS患者,其中男性134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56.93±9.94)岁。179例患者中,60例(33.5%)无颈动脉斑块,119例(66.5%)有颈动脉斑块,其中稳定斑块占50.4%(60/119),易损斑块占49.6%(59/119)。根据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分组,分为无斑块组60例、稳定斑块组60例、易损斑块组59例。AIS患者普遍存在颈动脉斑块,患病率达66.5%。  2.年龄、男性、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单核细胞(monocyte,M)、NLR、MLR在四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无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NLR、MLR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和健康组。  3.颈动脉斑块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易损程度与NLR(r=0.497,P0.001)、MLR(r=0.553,P0.001)呈正相关。  4.结合临床实践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分类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NLR(OR:1.294;95%CI:1.013-1.650;P=0.039)、MLR(OR:3.922;95%CI:2.439-6.289;P0.001),PLR(P=0.988)不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AIS患者普遍存在颈动脉斑块。  2.在健康人群和AIS不同稳定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中,年龄、男性、高血压病史、吸烟史、SBP、TC、LDL-C、HDL-C、WBC、N、M、NLR、MLR有差异,且易损斑块组NLR、MLR大于其他三组。  3.颈动脉斑块易损程度与NLR、MLR呈正相关。  4.AIS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NLR、MLR,PLR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