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教师转化后进生的具象研究
【6h】

小学教师转化后进生的具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在素质教育历久、双减政策新行的背景下,后进生这一学生群体值得引起教师关注。然而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一些小学教师并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对后进生的转化,并对后进生存在着普遍的误解,故本文站在小学教师的视角上对后进生这一群体进行研究,以更好地转化教育思路,做出一定的反思。  具体而言,本文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内容:  绪论部分首先对为什么要研究该问题做出了回答,结合了小学后进生是缺乏关注的少数群体,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教学相长的机会以及笔者自身的经历做出解释,其次从国内相关研究、国外相关研究以及反思进行了已有研究成果的述评,最后做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基础的阐释。  第一章对小学后进生的现状进行了素描,从个体起,通过学校、家庭以及个人三个侧面入手具象分析了三位小学后进生A、B、C的情况,从而聚焦至小学后进生的群体特点,即学习成绩落后、自信心缺乏、意志力薄弱、受到教师的忽视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  第二章基于前文后进生的现状素描,主要探究了小学教师和后进生A、B、C的关系,以得出具象视角,通过教师眼中的后进生以及后进生眼中的教师,做出基于时间成本、行为方式、个性特征、实践向度四点的具象分析。  第三章在基于前两章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问题,研究了小学教师转化后进生的具象困境。困境一共涉及前置反思、典型态度、个体局限以及终极桎梏四个方面,在前置反思中做出关于师源性问题、职业倦怠以及刻板印象的三种反思;在典型态度中介绍了无能为力、疾声厉色、置若罔闻三种态度;在个体局限中介绍了缺少突破口、缺乏合理的策略、自身力量单薄以及自我妨碍四种局限;在终极桎梏中介绍了污名化与误解以及学生主体性薄弱两种桎梏。  第四章对后进生的具象困境提出转化的可能性策略,包括基于教育情感、基于条件性知识、基于日常教学生活以及基于哲学之思四个方面的策略。教育情感里包涵教育的爱、榜样的力量以及观念的更新;条件性知识包涵定势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以及瓦拉赫效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提出四点具体的策略,它们分别是向善指引、阅读与游戏、推进家校合作以及正向理念;哲学之思涉及学会理解以及学会宽容两方面的思考。

著录项

  • 作者

    袁浩;

  •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大学;
  • 学科 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祁东方,邢悦;
  • 年度 202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小学教育,后进生,家校合作,正向理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