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教育财政支出与人力资本研究
【6h】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教育财政支出与人力资本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和资源布局的重点逐渐由内地省份转向东部沿海地区。在此期间,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产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面对日益增长的全国经济总量,地区经济结构矛盾逐渐显现,表现为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2000年,中央正式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试图减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此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保障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带领下,西部实现了跨越式的转变,地区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实施的深入,社会的关注重点也逐渐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硬实力的建设转向教育、文化等软实力的培养。自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教育财政支出得到了提升,人力资本存量也获得了一定的积累,但政策净效应却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为了研究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教育财政支出的净效应,本文描述性分析了教育财政支出在规模总量和结构上的变化,并利用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OLS模型和RD模型。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对教育财政支出存在抑制作用,并通过2000-2004年地市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完成了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为了研究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净效应,本文选取了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利用2000-2006年地市级面板数据同样构建了OLS模型和RD模型。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对人力资本存在负面冲击。最后,文章通过2000-2004年地市级面板数据,使用RD回归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教育财政支出对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并通过研究教育结构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变化,发现小学教育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影响下获得了发展,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受到了政策的负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加强西部大开发制度创新,优化西部地区发展环境。通过对于西部大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发现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政策失灵的现象。因此,加强西部大开发制度创新,推动西部地区的治理现代化,成为发展人力资本等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性措施。(2)全面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改革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体系。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绩效评价,要关注政策实施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遴选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教育事业等具体指标。通过利用上级政府以及外部监督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来保持对政策绩效评价的客观化。(3)加大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完善社会教育投入机制。本文研究证实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地区教育财政支出存在负作用。因此,为了缓解这种抑制效应,一方面,政府应该继续加大教育财政支出的力度,尤其加大对中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完善教育领域的社会投入机制。(4)缓释人力资本代际流动粘性,引导人力资本合理迁移。和纯粹的物质资本不同,人力资本的积累并不完全依赖于资源的投入。地域间的人力资本迁移,以及代际间的人力资本流动,都会深刻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研究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地区教育财政支出和人力资本的影响——方向创新。以往文献对于西部大开发的研究多集中于城乡收入差距、转移支付、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等经济领域,较少涉及对民生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而西部大开发是关乎经济、资源、生态、民生等全方位的区域政策,因此对西部大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应该注重教育领域。因此,本文选择研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的教育财政支出和人力资本方向,具有创新性。(2)将教育财政支出的研究放置于特定的政策背景——环境创新。教育财政支出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但学界对教育财政支出的研究重点是支出规模、支出结构以及支出效率等方面。而将教育财政支出放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上,研究其在政策实施中的变化情况,是本文对于教育财政支出研究领域的另一个创新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