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动力与激励机制研究
【6h】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动力与激励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导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标和意义

1.3文献综述

1.4研究方法及内容

1.5创新之处及不足

2.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现状

2.2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问题分析

2.3商业养老保险参与主体的动力及其问题

3.影响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动力的制度根源分析

3.1国内资本市场的缺陷及对发展动力的影响

3.2个人所得税递延养老保险的设计不足及对发展动力的影响

3.3保险监管政策的变动性对发展动力的影响

4.不同群体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诉求差异

4.1不同群体的分类

4.2不同职业群体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4.3不同收入群体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

4.4不同年龄群体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

5.多层次背景下商业养老保险的激励机制构建

5.1差异化设计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以激发个人的购买动力

5.2不断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提供有效的长期投资场所

5.3优化商业养老保险税收制度、增强税优激励性

5.4健全针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差异化保险市场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在2000年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和应对老年社会的到来,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4年企业年金制度落地到2018年个人税收递延养老保险试点,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经过近30年的发展,基本已经确立了由政府主导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同时积极探索构建发展第二层次的企业(或职业)年金制度和第三层次的商业养老险的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  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未来很大程度上对于缓解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项问题做出了很好地制度安排和探索,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财政供给的增长能力将趋于下降,而民生保障对财政支出的需求又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加之三大养老支柱发展极不平衡,无法在老年人口急剧增加而带来的财政压力和人民要求美好养老生活质量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上实现一个良性的平衡,人们对养老有保障有质量的心愿诉求与当前的养老制度设计安排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急需实现三大支柱,尤其是第二三支柱的快速发展,实现人们对美好养老生活的向往经济保障。  本文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出发,通过探讨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参与各方,包括国家(政府)、商业养老保险经营公司及参保个人的动力来源,以及三方在动力机制上存在的不足,比较深刻地分析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和保险监管的变动性对养老保险的抑制性影响,并结合2018年我国推出的个人所得税递延养老保险试点情况,阐释了当前影响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制度性根源。笔者同时也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追踪数据,讨论分析了职业、收入、年龄三个重要因素对个人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最后希望找到具有针对三方动力不足、有效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实举措,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补充性作用,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制度设计,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主要采取文献总结、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文献理论、实证检验及一些直观数据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不足及表现,同时梳理相关指导性文献,分析并总结部分理论知识,提出创新性改进措施及建议;模型分析上,通过基于一定的科学假设,建立模型具体测算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  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是阐述选题背景和意义,对国内老龄化这一重大社会背景和我国多层次三支柱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发展情况做一个总的概述,对目前国内外商业养老保险的文献进行整理,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主要是从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构成出发,描述了当前我国多层次保险体系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国家((政府)、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及个人三方的动力问题,回答了什么是这三方的动力。只有弄清楚三方的动力是什么,才能结合他们动力不足的表现,去探讨影响他们动力不足的具体因素。研究发现,政府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缓解第一支柱财政压力,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养老保障需要,提高居民养老生活水平的动力,但是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不同的目标导向,甚至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导致政府对于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在财税等政策支持上表现不佳;保险公司有参与市场并获益的天然动力,但是由于自身目光比较短视,缺乏对未来养老市场的发展趋势认识,加之自身对产品的定价权缺位,不能很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产品设计创新性不足,市场上养老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影响了居民对商业养老险的参与积极性;居民个人养老观念的逐步改变,也有参与商业养老险来分散养老风险并希望获得投资收益来保障退休生活质量不下降的动力,但居民个人对国家的基本养老险依赖心理比较重,缺乏对长寿风险的认识,而当前的养老产品收益保值增值优势又不突出,影响了对商业养老险的需要。  第三章从影响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制度根源角度,分析了国内资本市场、个人所得税递延养老保险和国家监管政策的变动性三个方面阐释了制度性的问题对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影响根源。研究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成熟,高风险性和波动性不能为养老金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保值、增值渠道,长期持有的收益回报偏低,难以吸引大量规模养老金入市;个人所得税递延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还存在领取阶段税率过高、操作不便、缺少补贴激励等不足,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覆盖面和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保险监管政策的变动性,缺乏战略规划和长期延续性,导致保险市场监管缺乏效率,保险公司被动接受相关监管,缺少市场的定价权,市场灵活性不足,影响了商业养老险产品的有效供给。  第四章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模型,从影响个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因素中,从职业类型(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收入、年龄三个维度,阐释了个人在职业类型(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收入、年龄等三个客观现实因素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购置影响。研究认为,不同的职业群体对商业养老保险都有需求,但是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在对保险的认知、产品获得的渠道上的差异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不足,会显著影响他们对商业保险的需求程度,因此在保险宣传、产品营销渠道上的优化可以作为保险机构在开拓市场中应该考虑的地方;收入直接影响了个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能力和需求,当前的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远远不够,需要通过商业补充养老险来实现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由此建议对中低收入者给予积极的财政补贴,而高收入者要采取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让不同收入水平的人都能参与到商业养老保险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投资风险的接受程度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风险的接受程度越低,投资意向趋于保守,这要求保险产品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风险接受程度在投资的收益和风险上做有效的匹配,适应不同风险接受程度对养老产品投资回报和安全的需要。  第五章根据商业保险发展存在的制度根源和各利益群体的诉求差异,提出了个人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激励机制构建建议。具体建议包括:差异化设计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优化商业养老保险税收制度、健全差异化保险市场监督体系等四个方面。  本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从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设计等发展现状出发,并结合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情况,较全面地归纳分析了商业养老保险中非常重要的三个参与方:国家(政府)、商业养老保险经营公司和参保居民个人,进入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动力来源和机制,包括三方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动力是什么,以及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做了较为具体的原因剖析,希望籍此提出构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激励机制。文章并未局限于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的总结和分析认识,而是将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研究商业养老保险的一个切入点,将整个商业养老保险放在构建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中,去研究探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规划,站位高度相对比较高,有利于更宏观地看到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同时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存在的制度性不足和构建激励机制的路径。

著录项

  • 作者

    黎浩;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社会保障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丁少群;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扶持,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