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涂尔干的纪律精神观及其当代教育价值研究
【6h】

涂尔干的纪律精神观及其当代教育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言

(一)选题缘由

1.涂尔干的纪律精神观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2.涂尔干的纪律精神观对改进当前纪律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3.学界对涂尔干纪律精神观的教育价值研究相对匮乏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纪律

2.纪律精神

3.纪律精神教育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六)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研究的创新点

一、涂尔干纪律精神观产生的背景

(一)纪律精神产生的个人背景

1.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热情的报国志向

2.丰富的学术思想与浓厚的秩序情结

3.启蒙主义思想与社会学思想的影响

(二)纪律精神产生的社会背景

1.复杂多变“病态”社会环境的冲击

2.“去宗教化”国民教育改革的影响

二、涂尔干纪律精神观的基本内涵

(一)纪律精神的要素:偏好常规与服从权威

1.偏好常规

2.服从权威

(二)纪律精神的属性:社会事实与道德存在

1.纪律精神是一种社会事实

2.纪律精神是一种道德存在

(三)纪律精神的功能: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1.纪律精神的个体功能

2.纪律精神的社会功能

(四)纪律精神养成的心理学基础:儿童的不稳定性与本性倾向

(五)纪律精神的养成机构及代理人:公共学校与教师

(六)纪律精神的养成手段:斥责式惩罚与德性奖赏

三、学校纪律精神教育的现实症候

(一)纪律精神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席

1.纪律精神教育意识的缺席

2.纪律精神教育内容的缺席

3.纪律精神教育载体的缺席

(二)学校纪律精神教育的失范现象频发

1.教育目的异化:公民培养还是身体规训

2.教育内容偏颇:道德规范还是绝对命令

3.教育方法滥用:强制灌输与变相惩罚

4.教师角色失调:“代理人”还是“神圣人”

(三)学校纪律精神教育的成效表现欠佳

1.对常规生活缺乏偏好

2.对权威缺少虔诚敬畏

3.对欲望难以合理节制

四、基于涂尔干纪律精神观的学校纪律精神教育病理分析

(一)传统纪律观对学校纪律精神教育的束缚

1.工具性纪律观对人性的羁绊

2.功利性纪律观对德性的阻碍

(二)教师职业习惯与职业伦理规范的失衡

1.道德信念的淡漠与缺失

2.个人权威的膨胀与滥用

(三)学生社会意识的不充分在场

1.个体“社会我”意识的缺位

2.原子化个人主义的持续侵扰

五、基于涂尔干纪律精神观的学校纪律精神教育诊疗策略

(一)提倡发展性的纪律观念,更新纪律精神教育理念

1.凸显学校纪律的道德权威性

2.强调纪律精神教育的社会性

3.注重纪律精神教育的规律性

(二)树立合伦理的教师权威,维护教师道德优先地位

1.以“意志与慈爱”调和教师个人权威

2.以“审慎和冷静”裁定纪律惩罚尺度

3.以“爱护和友谊”奖赏学生道德行为

(三)创设全方位的教育情境,增强纪律精神切身体验

1.在学科教学情境中浸润纪律精神

2.在校园集体生活中涵育纪律精神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锤炼纪律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潘婷;

  •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瑞;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I10G40;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