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研究
【6h】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框架结构与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框架结构

1.4.2 创新观点和不足之处

第2章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2.1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1.1 大俄罗斯族对其他民族的政治压迫

2.1.2 沙皇政府对弱小民族的经济掠夺

2.2 列宁民族理论的理论渊源

2.2.1 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的继承

2.2.2 对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的批判性借鉴

第3章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3.1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的形成的发展历程

3.1.1 1895年-1896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

3.1.2 190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

3.1.3 1919年《俄共(布)纲领草案》

3.2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的主要内容

3.2.1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平等

3.2.2民族平等的前提条件

3.2.3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3.2.4民族平等的政权保障

3.2.5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第4章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的时代价值

4.1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的理论意义

4.1.1丰富了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4.1.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提供借鉴

4.2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的现实意义

4.2.1有利于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4.2.2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4.2.3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4.3 列宁民族平等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4.3.1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4.3.2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结 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崔超;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 授予单位 吉林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罗克全;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