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襄樊陈坡楚墓出土青铜器的相关问题研究
【6h】

襄樊陈坡楚墓出土青铜器的相关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襄樊地区历史及地理环境简述

2陈坡墓地及M10概况

3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合金技术及金相组织研究

1引言

2样品简介

3实验方法及结果

3.1成分分析

3.2金相分析

4结果讨论

4.1合金配比

4.2显微组织

4.3合金配比、显微组织及器形的关系

5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三章三种主附件连接工艺研究

1引言

2实验方法及仪器

3结果讨论

3.1东室102号铜盖鼎耳腹部连接处标本

3.2铜卧牛型残(鼎)盖纽标本

3.2焊接物标本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铸造地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实验部分

3.1样品简介

3.2主量元素分析

3.3稀土元素分析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接收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陈坡楚墓M10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津镇陈坡村,是一处典型的战国时期楚国高级贵族墓葬。该墓出土青铜器物多达百余件,器物种类齐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为了解战国中晚期襄樊地区的青铜工艺水平、社会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大量实物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楚国青铜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论文采用XRF、XRD、ICP-AES、OM等技术对采集的古代青铜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对该地区出土青铜器的合金技术、连接工艺及铸造产地三个与青铜器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陈坡M10楚墓出土青铜器应为本地铸制而成,并非来自北方黄河流域或长江中下游地区;2)该批青铜器主要以含锡10%~25%的铜锡二元合余及含铅量相对分散的铜锡铅三元合会为主,器物大多铸造成形,兼有铸后热冷加工:对不同用途的器类采用不同的合会配比。同时,又将热处理、热加工等加工工艺及合金配制结合起来制作性能更为优良的兵器等器类;说明,当时工匠们对锡铅两种金属元素对青铜合金性能的影响及合金性能的改善已有较深刻的理解,工艺技术业已相当精湛和娴熟;3)证实在战国中晚期,襄樊地区的工匠已经可以熟练的通过嵌铸、整铸、焊接等方式来解决不同构件的连接问题,并制做出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美轮美奂的青铜器物。 显而易见,古代青铜器的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阶段性的研究,本文尚有一些不足之处,文中的部分观点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南普恒;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学科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秦颖,王昌燧;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铜器;
  • 关键词

    青铜器; 楚墓; 湖北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