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
【6h】

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的研究

1.2.2 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政策创新扩散

2.1.2 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

2.1.3 地方政府行为

2.2 理论基础及模型框架

2.2.1 政策创新扩散理论

2.2.2 府际关系理论

2.3 模型框架

3. 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中的武侯区政府

3.1 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的动力要素

(1)政策创新背景

(2)政策创新行为主体

(3)政策创新客体特性

3.2 武侯区行政审批改革概况

(1)武侯区审改案例的代表性分析

(2)武侯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背景

3.3 武侯区行政审批改革的主要内容

3.3.1 组织层面:从建立投资办证中心到行政审批局

3.3.2 技术层面:从实施集中办理到“互联网+”政务服务

3.3.3 文化层面:从管制审批文化到服务性审批理念

4. 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中的地方政府行

4.1 纵向推动:地方政府的“完成任务”逻辑

4.1.1 压力回应:审批改革政策发布与武侯政务中心成立

4.1.2 合法建构:武侯政务中心建设效益支持与合法性认同

4.2 横向互动:地方政府的“创优争先”逻辑

4.2.1 竞争:“符号性”政策下的个性化内容填充

4.2.2 赶超: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与空间再造

5. 武侯区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中的政府行为评析

5.1 坚持问题导向,以协同治理重塑审批思维

5.1.1 探索协同治理,实现审批市场化运作

5.1.2 保持问题意识,充分利用政策创新扩散实现机制

5.2 敢于体制破解,以大部制改革引领审批机制创新

5.2.1 创新审批形式,拓展自主发展空间

5.2.2 完善法律制度,打造立体监管体系

5.3 实现技术再造,以“互联网+”驱动审批服务

5.3.1 构建审批虚拟平台,发展智能化审批

5.3.2 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打通政务服务网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行政审批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以来,审批制度中存在的体制性弊端要求在政府创新领域内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优化政府管理模式。以各级政府建立“政务服务中心”为标志的新型行政审批制度被视作是一项政策创新,也是一项带有自觉性、持续性和扩散性特征的政府改革。地方政府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生的实际场域,是具体改革方案的提出者与施行者,然而在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执行中,地方政府存的在若干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审改的边际效率,不利于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此,本文研究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地方政府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研究,而且还可以为地方政府执行审改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文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个案,以政策创新扩散和府际关系为理论基础,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来围绕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展开讨论。首先为解决“一项政策创新何以发生”的问题,从整体上了解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的动力要素;之后结合武侯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案例材料,从审改措施的三个主要层面(组织、技术、文化)分析了武侯区政府的主要行为实践;接着初步验证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逻辑:纵向推动下的“完成任务”逻辑和横向互动下的“创优争先”逻辑,对“地方政府为何采纳一项政策创新”的问题进行回答;最后对审批制度创新扩散中武侯区政府行为进行评析,认为武侯区政府作为政策创新采纳的主体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散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协同治理思维来执行审批;以大部制改革引领审批机制创新来破解体制障碍;以“互联网+”驱动审批服务来实现技术治理,回应了“武侯区政府为何能在政策创新采纳者中脱颖而出”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