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隐性担保、市场竞争力与商业信用融资
【6h】

隐性担保、市场竞争力与商业信用融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隐性担保相关研究

1.3.2 市场竞争力与商业信用相关研究

1.3.3 商业信用影响因素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可能的创新点

2.相关理论基础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信贷配给理论

2.3 商业信用竞争性假说

2.4 买方市场理论

3.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1.1 隐性担保与商业信用融资

3.1.2 隐性担保、市场竞争力与商业信用融资

3.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3.2.1 变量选取

3.2.2 数据来源

3.3 模型设定

4.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2 相关性分析

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4.3.1 隐性担保与商业信用融资

4.3.2 隐性担保、市场竞争力与商业信用融资

4.4 进一步分析

4.4.1 模型设定

4.4.2 回归结果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5.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在市场经济中,上下游企业在商品买卖时延期或提前付款便促成了商业信用的产生,其实质是一种短期借贷行为。目前,商业信用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之一。我国特殊的国情使得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天然联系,国有企业也因这种联系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支持,使得国有企业在诸多方面都受到“优待”。那么在获取商业信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是否也因隐性担保的存在而更具优势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有关市场竞争力与商业信用融资关系的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成为商业信用融资领域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基于此,本文将隐性担保、市场竞争力与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致力于探寻三者之间的内在影响机制。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市场竞争力假说和买方市场理论为基础,从商业信用获取的角度出发,以2010-2018年间A股1751家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展开实证研究。首先,本文检验隐性担保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其次,引入市场竞争力,实证检验在获取商业信用过程中,国有企业享有的隐性担保与市场竞争力之间具有何种关系;最后,结合我国当前区域金融发展程度差异化的现状,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隐性担保、市场竞争力与商业信用融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实证结果发现:第一,政府赋予的隐性担保支持有助于国有企业商业信用的获取,即商业信用供给者更加倾向于向国有企业让渡流动性提供商业信用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环境。第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商业信用的获取,国有企业隐性担保与市场竞争力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隐性担保的存在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在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获取中的重要程度。第三,金融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关键因素,可通过隐性担保和市场竞争力两条路径对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产生影响。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隐性担保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明显弱化,而市场竞争力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建立政府权利清单,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适度减少国有企业的政策负担,降低政府向国有企业提供隐性担保支持的动机,缓解商业信用融资中的“信贷歧视”现象。第二,企业在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则应强化竞争中性原则,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提供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第三,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等方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发展以实现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