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水生植物对无机砷的吸收特性研究
【6h】

不同水生植物对无机砷的吸收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依据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砷污染情况概述

1.3.2砷污染传统治理方法概述

1.3.3植物修复砷污染的机制

1.3.4三种水生植物

1.4研究内容与预期结果

1.4.1主要研究内容

1.4.2预期结果

第二章水葫芦对无机砷的吸收特性研究

2.1材料与方法

2.1.1试验材料

2.1.2试验设计

2.1.3测定方法

2.1.4统计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不同形态砷对水葫芦砷吸收的影响

2.2.2砷在水葫芦体内的分布

2.2.3水葫芦叶片中砷的来源

2.3结论

第三章EDTA对槐叶萍吸收砷的影响

3.1材料与方法

3.1.1试验设计

3.1.2测定方法

3.1.3测定方法

3.1.4统计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2.1槐叶萍对不同形态砷的吸收

3.2.2 EDTA对槐叶萍吸收砷的影响

3.3结论

第四章无机砷胁迫下伊乐藻的生理响应

4.1材料与方法

4.1.1试验材料

4.1.2试验设计

4.1.3测定方法

4.1.4统计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2.1不同形态砷对伊乐藻砷吸收的影响

4.2.2砷对伊乐藻CAT,POD和SOD活性的影响

4.2.3 EDTA对伊乐藻砷吸收的影响

4.3结论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了3种不同的水生植物——水葫芦、槐叶萍、伊乐藻,对不同形态的无机砷的吸收特性,探讨了这些植物对水体无机砷的生态修复潜力;本文还研究了EDTA对槐叶萍、伊乐藻砷吸收的影响,水葫芦叶片中砷的来源,以及在不同形态无机砷处理下伊乐藻抗氧化酶系统酶活性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探讨水培条件下,在21天的周期内,水葫芦对不同形态的无机砷(Na2HAsO4.12H2O,NaAsO2)的吸收特性,以及砷在水葫芦体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水葫芦根部和叶片中的砷含量不断增加,直至地14天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由于吸收机制的不同,三价砷的处理下的水葫芦砷含量高于五价砷处理。环境扫描电镜与X射线能谱分析实验发现,水葫芦根部砷含量远远高于叶片,是水葫芦累积砷的主要部位。水葫芦叶片内累积的砷主要来自于叶片的直接吸收,砷的转运能力较差。
   2.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槐叶萍(Salvinia natans)对无机砷的吸收特性、无机砷的种类以及EDTA对其吸收砷的影响。结果表明,槐叶萍对无机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在第21天,槐叶萍体内砷含量高达对照的303.13倍和296.81倍。由于吸收机制的不同,五价砷的处理下槐叶萍砷的含量高于三价砷处理。EDTA的加入降低了加了槐叶萍体内的砷含量。综合分析槐叶萍的生长及吸收砷的能力,选取槐叶萍作为砷的富集植物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的无机砷(Na2HAsO4.12H2O,NaAsO2)对伊乐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砷浓度的升高,伊乐藻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先逐渐增强,随后逐渐下降。三价砷对酶活性的抑制能力高于五价砷。还探讨了水培条件下,在28天的周期内,伊乐藻对不同形态的无机砷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伊乐藻体内的砷含量不断增加,直至第21天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由于吸收机制的不同,三价砷的处理下的伊乐藻砷含量高于五价砷处理。同时还发现EDTA的加入降低了加了伊乐藻体内的砷含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