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各向异性(Janus)和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形态控制研究
【6h】

各向异性(Janus)和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形态控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表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2各向异性(Janus)微球研究背景

1.2.1 Janus微球简介

1.3 Janus微球的制备方法

1.3.1模板法

1.3.2微流体法

1.3.3 Pickering乳液法

1.3.4相分离法

1.3.5 Janus微球自组装研究

1.4多孔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

1.4.1悬浮聚合法制备多孔聚合物微球

1.4.2种子溶胀法制备多孔聚合物微球

1.4.3多重乳液聚合法制备多孔聚合物微球

1.5本论文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溶剂挥发相分离法制备PS/PMMA Janus微球

2.1引言

2.2实验部分

2.2.1原料

2.2.2 PS/PMMA微球的制备

2.2.3聚合物分子量表征

2.2.4 PS/PMMA Janus微球的表征

2.2.5非离子乳化剂OP-10在甲苯和水两相中的分布

2.2.6环法测试界面张力

2.3结果与讨论

2.3.1形态观察

2.3.2热力学分析

2.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辐射种子乳液聚合制备雪人形聚合物微球及其作为新型胶体乳化剂的研究

3.1引言

3.2实验部分

3.2.1原料

3.2.2无皂乳液聚合合成表面羧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

3.2.3雪人形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3.2.4雪人形聚苯乙烯微球作为胶体乳化剂的应用

3.2.5测试与表征

3.3结果与讨论

3.3.1种子微球表征

3.3.2不同pH值及不同剂量率对雪人形微球形态的影响

3.3.3不同表面羧基含量的种子微球对雪人形微球形态的影响

3.3.4不同单体/种子微球溶胀质量比对雪人形微球形态的影响

3.3.5雪人形微球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3.3.6雪人形微球作为胶体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研究

3.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辐射细乳液聚合制备SiO2/PS杂化Janus微球及其形态控制研究

4.1引言

4.2辐射细乳液聚合制备SiO2/PS杂化Janus微球及其形态控制研究

4.2.1概述

4.2.2实验部分

4.2.3结果与讨论

4.3辐射细乳液聚合制备新型PS单孔纳米碗及其形念控制研究

4.3.1概述

4.3.2实验部分

4.3.3结果与讨论

4.3.4多鼓包SiO2/PS微球疏水性质研究

4.4辐射细乳液聚合一步法制备SiO2/PS杂化微球及其形态控制研究

4.4.1概述

4.4.2实验部分

4.4.3结果与讨论

4.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辐射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核桃状多孔聚合物微球

5.1引言

5.2实验部分

5.2.1原料

5.2.2核桃状多孔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5.2.3银纳米粒子附载于核桃状多孔微球的表面

5.2.4测试与表征

5.3结果与讨论

5.3.1形态观察

5.3.2核桃状微球的形成机理

5.3.3交联与磺化对聚合物微球形态的影响

5.3.4磺化时间对聚合物微球形态的影响

5.3.5种子微球中交联剂含量对聚合物微球形态的影响

5.3.6单体及单体与CSP微球的质量比对聚合物微球形态的影响

5.3.7核桃状多孔微球表面负载银纳米粒子

5.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非聚合法制备笼空状多孔聚合物微球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6.1引言

6.2实验部分

6.2.1原料

6.2.2分散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微球

6.2.3磺化聚苯乙烯微球(SP)的制备

6.2.4笼空状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6.2.5测试与表征

6.3结果与讨论

6.3.1形态观察

6.3.2加热时间和不同醇水比对笼空状多孔聚合物微球结构的影响

6.3.3 SP微球的不同磺化时间对笼空状多孔聚合物微球结构的影响

6.3.4加热温度对笼空状多孔聚合物微球结构的影响

6.3.5笼空状多孔聚合物微球形成机理的探讨

6.3.6非聚合条件下形成笼空状多孔聚合物微球的热力学分析

6.4小结

参考文献

课题展望

在读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分子微球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例如,高分子微球在涂料、化妆品、感光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高分子微球应用的最关键因素便是高分子微球的形态和尺寸特征。因此,对高分子微球的形态控制研究一直是科学家比较关注的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制备出不同形态和结构的微球,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各向异性(Janus)微球和多孔聚合物微球。Janus微球具有形态或化学组成的不对称性质。然而,与合成普通聚合物微球几乎是随心所欲的情形相比,Janus微球的制备难度较大,因为对于一个微球,由于热力学稳定性的要求,其表面自由能趋向于最低,导致最终微球极易成为具有均匀表面和能量最低的规则球形。所以,采用传统合成聚合物微球的方法是很难得到Janus微球的。Janus微球的制备与形态控制是目前材料科学领域中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其制备过程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来调控。另外,多孔聚合物微球由于其具有低密度和高比表面积等特点备受材料学家的关注。由于Janus微球的制备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与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Janus微球和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形态控制研究,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乳液聚合制备形态可控Janus微球和多孔聚合物微球为目标,以界面物理化学的理论为基础,不同乳液体系(种子乳液、细乳液、Pickering乳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聚合物相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主要内容如下:
   1.溶剂挥发相分离法制备PS/PMMA Janus微球。设计合成不同分子量PS和PMMA聚合物,研究其在甲苯溶剂挥发过程中,在不同浓度乳化剂溶液中的相分离行为。含有低分子量L-PS和L-PMMA(Mw≈6.0×104 g/mo1)的PS/PMMA微球的形态随着OP-10浓度的增加分别为酒窝形、橡子形和半球形;而含有高分子量H-PS和H-PMMA(Mw≈3.3×105 g/mo1)的微球形态随着OP-10浓度的增加分别为酒窝形,半球形和雪人形。我们首次研究了分子量大小与乳化剂浓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并通过对铺展系数的分析,研究相分离过程中影响聚合物微球形态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乳化剂的浓度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均对最终Janus微球的形态有较大影响。
   2.辐射种子乳液聚合制备雪人形高分子微球。首先利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出单分散表面羧基化的PS交联微球,然后通过单体的溶胀过程,再经60Coγ射线辐射引发聚合,由于在聚合时高分子交联种子微球会产生弹性收缩力,将新生成的聚合物挤出,从而形成雪人形聚合物微球。我们详细研究了单体和种子微球的质量溶胀比、溶液pH值、辐射剂量率等因素对雪人形Janus微球形成的影响,发现γ射线辐射种子乳液聚合是常温制备纳米级雪人形微球的有效方法。
   3.辐射细乳液聚合制备有机/无机杂化Janus微球。(1)合成部分改性的SiO2微球并以此微球为种子,利用辐射细乳液聚合液滴成核机理制备有机/无机杂化Janus微球。改变单体与二氧化硅微球的质量比,可以得到蘑菇形、空鸡蛋形和碗形聚合物Janus微球;(2)合成表面完全改性的SiO2微球并以此为种子,进行辐射细乳液聚合,聚合时发生相分离,首次制备出单孔碗形聚合物微球(纳米碗形聚合物壳层底部均有一个小孔)。此结构可以通过单体与种子微球的质量比简单调控,在药物可控释放和催化体系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3)利用硅烷偶联剂和有机单体同时在细乳液液滴中发生聚合并产生相分离,制备出有机/无机杂化微球,并研究其形态影响因素。
   4.利用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进行辐射乳液聚合,制备核桃状多孔聚合物微球。首先制备单分散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由于表面磺酸根基团有良好的亲水性,将其分散于水中后,加入单体并搅拌形成Pickering乳液。在搅拌过程中,磺化聚苯乙烯微球会被单体和水所溶胀,辐射聚合后形成核桃状多孔聚合物微球。磺化程度、单体和磺化微球的质量溶胀比是影响聚合物多孔微球形态的主要因素。另外,银纳米颗粒或其他金属颗粒很容易负载到微球的表面,在催化剂、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和光子晶体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利用非聚合的方法制备笼空状多孔聚合物微球。磺化聚苯乙烯微球分散于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后,加入一定量的正庚烷,加热搅拌一定的时间使磺化聚苯乙烯微球被混合溶剂和正庚烷所溶胀,体系降温后便得到了笼空状多孔聚苯乙烯微球。加热温度和醇水比例是影响多孔聚合物微球形态的主要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