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精准扶贫境域中的精神扶贫研究
【6h】

精准扶贫境域中的精神扶贫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的界定

1、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

2、精准扶贫

3、精神扶贫

三、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

第一章 精准扶贫境域中的精神贫困

一、精神贫困现状

(一)精神贫困者精神层面脱贫动力不足

(二)精神贫困者文化科学技术层面的缺失

(三)精神贫困者人文意识淡薄

二、精神贫困的成因

(一)生产力水平落后

(二)生产力各要素发展不平衡

(三)价值观念落后

第二章 精准扶贫境遇中的精神扶贫

一、精准扶贫中精神扶贫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扶贫攻坚阶段出现复杂情形

(二)精神贫困制约脱贫致富

二、精准扶贫中精神扶贫理念形成的理论渊源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系统论

(四)实践检验标准论

二、精神扶贫的目的

(一)补强自强自立意识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实现社会均衡发展

(四)促进整体文明建设

四、精神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一)精神扶贫是走出贫困的关键环节

(二)精神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靶标之一

第三章 精神扶贫的实现路径

一、“扶志”

(一)培养自立自强的脱贫意志

(二)培植积极的终身学习态度

(三)培养独立自强的奋斗精神

二、“扶智”

(一)提升文化素质

(二)提升科学素养与技术水平

(三)增强绿色发展水平

(四)加强法治素养

第四章 精神扶贫的意义与展望

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1、精神扶贫凸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精神扶贫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促进民富国强目标的实现

三、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关于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①。扶贫要精准才有效,“精准”思想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3日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我国的脱贫工作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飞跃,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处于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个“矛盾凸显期”,这一过程中暴露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我国的精准扶贫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存在着对贫困对象靶向不准。其二,存在对致贫成因把脉不准的问题。其三,对扶贫验收层面存在重可量化的物质帮扶成果、轻视难以量化的精神帮扶成果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精准扶贫中出现以下现象:其一,部分贫困主体的物质生活富起来了,但由于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念等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出现“物质丰富,精神贫困”的现象。其二,在扶贫过程中,一些贫困群众出现了“坐等扶贫”的“等靠要”现象,脱贫过程中“越扶越贫”“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三,贫困主体缺乏脱贫的内生动力、意志力薄弱,没有彻底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路转变,无法彻底摆脱贫困。精神贫困容易激发社会矛盾,诱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道德方面的“失序”,严重制约着我国全面奔小康这一整体目标的实现,给我国扶贫工作留下了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①。以过去的扶贫经验为基础,针对精神层面的致贫成因提出以“扶志”“扶智”为靶向的一系列帮扶政策,旨在培植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精神扶贫就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突破口,重塑信心信念是激发脱贫生内动力的关键,从贫困主体着手,帮助贫困群众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才是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真正出路。  本文导言作为第一部分,在分析本文选题意义的基础上探析了问题的来源、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阐述了新生代精准扶贫战略中精神扶贫理念的相关概念辨析及研究现状,进一步深入挖掘精神扶贫理念的价值及科学内涵,深刻阐述了“扶智”与“扶志”在精准扶贫战略中的关键作用。第二部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我国的贫困现状和探析了我国精神贫困的根源。第三部分通过文献分析法整合性梳理了精神扶贫思想的背景和理论渊源,并运用辨证的观点及逻辑推理法探析精神扶贫的目的,分析精准扶贫与精神扶贫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探索精神扶贫的实现路径,通过“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激活贫困主体脱贫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最后一部分阐述精神扶贫理念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重大意义并对未来扶贫工作进行展望。精神扶贫是实现彻底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培育贫困群体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彻底从贫困中解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精准扶贫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精神扶贫的实质是培植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它是我国执行精准扶贫、实现彻底脱贫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精准扶贫境域中的精神扶贫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陶佳玲;

  •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正元;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精神扶贫,贫困人口,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