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
【6h】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研究

2.2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

2.3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系研究

2.4 文献简要评述

第3章 高技术产业集聚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

3.1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集聚效应”

3.2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挤占效应”

3.3 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和“挤占效应”的共同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测度

4.1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测度

4.2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测度

4.3 本章小结

第5章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5.1空间面板模型

5.2 数据来源和统计特征

5.3空间面板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和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促进高技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主要变量测算结果

展开▼

摘要

高技术产业具有高创新性、成长性、渗透性的特点,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高技术产业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技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出高技术产业集聚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其次,利用2009-2015年我国30各省市区(除西藏,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对全国和三大区域角度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验证;最后,就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协调发展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提出政策建议,并就本文存在的不足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理论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主要是通过“集聚效应”和“挤占效应”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影响,“集聚效应”通过加强知识和技术流动、加速人力资本积累、降低协同创新成本等方式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挤占效应”则通过形成“模仿驱逐创新”的柠檬市场效应、加剧同质化竞争、形成创新网络“路径依赖”等方式阻碍产学研协同创新。由于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特征。  测度和实证分析表明:(1)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整体较低,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2)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整体偏低,2015年均值仅有0.070588,也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明显;(3)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倒U型”影响关系得到了验证,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存在临界点,到达临界点以前,“集聚效应”为主要效应,越过临界点以后,“挤占效应”为主要效应,通过区域对比发现,东部地区一些省市区,如北京、天津、江苏、上海、广东等,其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已经越过临界点,除重庆外,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均未达到临界点;(4)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支持力度和地区信息开放水平等对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地区人力资本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政府R&D投入强度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较强负相关。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适度控制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优化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环境等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