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社区与旅游融合的武陵山区乡村设计研究——以武隆县赵家乡为例
【6h】

基于社区与旅游融合的武陵山区乡村设计研究——以武隆县赵家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案

2.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基础理论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 研究案例地

3.2 研究过程

4. 乡村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的冲突(以赵家乡为例)

4.1 赵家乡旅游发展模式

4.2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

4.3 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的冲突

4.4 本章小结

5. 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融合的乡村设计方法研究

5.1 设计指导原则—C-C原则

5.2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设计方法

5.3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论文图表索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乡村旅游如今成为大多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尤其是对于生态保护责任重大的贫苦连绵集中区——武陵山区,发展乡村旅游是该片区多数区县政府的必然选择。然而很多地方没有摆正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导致乡村风貌遭到破坏、城市化倾向明显;其次,旅游规划设计对乡村社区本身的发展需求认识不够,可能出现过多考虑游客需求,而少考虑社区需求的情况,最终导致很多新的旅游区人气不旺、成本高昂、浪费严重,同时,很多旅游规划没有考虑旅游本身的其他负面影响,如文化、风俗、社会风气、生态等,从而对社区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如何将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相互融合,真正实现美丽乡村梦想,成为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深入剖析赵家乡的乡村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现状,同时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基础上,提炼出一种能够让社区与旅游发展达到充分融合的乡村设计方法。本篇文章的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在深入武隆县赵家乡进行了长达两年多时间的旅游扶贫开发基础上,使用民族志研究方法中的参与式观察法及深入访谈法,对所获取的海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最终综合使用了访谈语料、观察记录、调研资料以及接触的事实案例,以图片、文字表述等形式深入剖析了旅游发展对武隆县赵家乡影响改变,进而分析了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的冲突。对冲突的研究,一是奠定了构建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协同指标因素的事实基础,并引出了乡村旅游发展应当与社区发展相协同的观点;二是提出了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冲突的本质原因在于社区的需求与旅游的需求是不一致的,而乡村发展建设过多考虑游客需求而忽视了社区发展需求。因此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融合的乡村设计应当确保社区的主导地位,满足社区发展的自主需求,最终形成“以社区为内容,以社区发展为目标”的旅游开发模式。  在前文详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基于社区主体地位的事实,创新的提出了乡村旅游设计应当以改变最小(Change Acceptable)、社区自由选择(Free Choice)两项原则为设计指导原则并为社区与旅游发展协同目标,进而分别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景观形态以及生态环境四个角度构建了乡村旅游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结合笔者自身实际参与的项目经历,探讨了实现指标目标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在进行乡村设计时要使用多指标联动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衡量,并形成了一套社区与旅游发展协同下的基于 C-C原则的乡村设计程序。以期实现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的充分融合。  尽管可能任何设计方法都不具有普适性,但基于社区发展需求考虑的宗旨,总的来看是符合乡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这将对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中如何平衡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冲突具有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潘咪;

  •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
  • 学科 旅游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仁军;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乡村设计,旅游发展,社区发展,旅游规划;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