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理契约视角下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管理对策研究
【6h】

心理契约视角下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管理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可能的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统计分析方法

1.4 技术路线

2.文献综述

2.1 心理契约的相关文献综述

2.1.1 心理契约的概念

2.1.2 心理契约类型

2.1.3 公务员心理契约

2.2 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献综述

2.2.1 职业倦怠的定义

2.2.2 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2.2.4 公务员职业倦怠

2.3 心理契约与职业倦怠相关关系的文献综述

2.4 文献述评

3.概念模型

3.1 基本概念

3.1.1 基层公务员

3.1.2 心理契约

3.1.3 职业倦怠

3.2 研究模型与假设

3.3.1 我国基层公务员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模型

3.3.2 不同心理契约对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行为的影响模型

3.3.3 心理契约对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影响的调节效应模型

3.3 论文总模型

4.问卷设计及研究

4.1 初始调查问卷的形成

4.2 前测分析

4.2.1 信度分析

4.2.2 效度分析

4.3 正式调查问卷的形成

5.研究结果分析

5.1 样本的发放与回收

5.2 样本描述

5.3 三维结构验证

5.4 相关分析

5.5 回归分析

5.5.1 交易维度、关系维度对情感衰竭影响

5.5.2 心理契约对工作态度的影响

5.5.3 心理契约对成就感的影响

5.6 调节作用分析

6.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管理建议

6.2.1 政府要重视心理契约

6.2.2 建立公务员心理契约全面管理机制

6.2.3 政府组织角度的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管理对策

6.2.4 从公务员自身干预职业倦怠的管理措施

6.3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展开▼

摘要

基层公务员作为政府政策的执行者,群众的服务者,他们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关系到政府形象,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对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来,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强,公务员的隐性福利逐渐缩水,加上公务员的工资十年未涨,在这种情况下,长期的、单一的工作使得他们容易出现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等问题,偏远欠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基层公务员招工难、留人难;一些基层公务员在网上晒工资条,甚至有些公务员开始出现“心里凉”的抱怨。  在当前环境下,改变基层公务员基本福利薪酬待遇一时之间难以实现,但是由于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其危害和破坏性不容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本研究从心理契约的角度解析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从心理契约的方面,为解决基层公务员作积极性低、服务态度差、易疲劳、无活力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具体而言,本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在重庆和山东范围内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5份,对问卷获取的数据利用SPSS20.0整理分析,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的现状、心理契约的具体维度;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契约对其职业倦怠及职业倦怠各个维度的影响;了解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位类别、单位所在地等)在基层公务员心理契约对其职业倦怠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据此,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建立公务员职业倦怠预警、干预机制,并从政府角度和公务员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公务员职业倦怠管理的对策建议。具体放入结论如下:  1.基层公务员心理契约中存在理念成分,并且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维度存在。  2.基层公务员心理契约与职业倦怠具有负向相关性,心理契约的三个维度对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基层公务员心理契约三个维度与工作态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契约的三个维度对职业倦怠的成就感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3.在调节作用检验中,发现:只有文化程度、职位类别和单位所在区域对心理契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的调节作用比较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