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时间窗介入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出血灶周运动皮层BDNF、IL-10蛋白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
【6h】

不同时间窗介入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出血灶周运动皮层BDNF、IL-10蛋白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实验大鼠情况

2 运动功能评分

3 脑组织形态观察

4 脑组织HE染色

5 免疫组化结果

6 RT-PCR结果

7 直线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胶原酶诱导法制作ICH动物模型

2 IL-10、BDNF与ICH的关系

3 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与脑出血的关系

4 运动训练与ICH后功能恢复的关系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运动疗法对脑出血后运动功能障碍治疗的新进展 综述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促进实验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大鼠运动能力恢复的可能机制及不同时间窗介入运动训练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功能可塑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脑出血患者运动训练介入时间提供指导。  方法:⑴造模和干预方法:向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Ⅰ型胶原酶+肝素钠制作脑出血模型,而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及microPET/CT对模型进行评价。根据造模成功后运动训练开始的时间不同将运动训练干预的大鼠分为24小时(24h)组、3天(3d)组、7天(7d)组,每组运动训练干预3周,对照组及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⑵观察指标:训练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转棒行走评分、平衡木行走评分及网屏实验评分,观察各组大鼠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出血区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出血区域周围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脑出血区域周围皮层Bcl-2 mRNA及Bax mRNA的表达。⑶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tistics17.0软件进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各组的IL-10及BDNF的平均光密度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LD-t检验;各组Bax mRNA、Bcl-2 mRNA灰度值及Bcl-2 mRNA/Bax mRNA灰度比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LD-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IL-10与BDNF的相关性及IL-10与Bcl-2的相关性分析均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进行探讨。  结果:①运动功能评分:三项评分中运动训练组均较模型组低,且3个运动训练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3个运动训练组比较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3项运动功能评分均为正常。②HE染色:对照组大鼠右侧尾状核神经元细胞大体形态结果完整,轮廓清晰,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病灶区血肿基本消失,可见血肿吸收后留下的囊腔,病灶周围组织疏松,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并伴有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长入;与模型组比较,24h组血肿周围血管增生强于模型组,3d组及7d组病灶周围血管增生较模型组及24h组更加明显,但病灶周围组织疏松程度较24h组有所改善,空泡明显减少。③BDNF蛋白的表达:3个运动训练组BDNF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更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3个运动训练组中BDNF蛋白的表达以3d组最高,其次为24h组,最后为7d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④IL-10蛋白的表达:3个运动训练组IL-10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更高(p<0.01),运动训练组中以3d组表达最高,与24h组及7d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但24h组与7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⑤Bax mRNA、Bcl-2 mRNA的表达:Bax mRNA:与模型组比较,各运动训练组表达增加更为明显(p<0.01);运动训练组中,7d组表达增加最为明显(p<0.05),而24h组与3d组相比无差异(p>0.05);Bcl-2 mRNA:运动训练组中24h组增高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d组及7d组较模型组有所增加(p<0.05),但3个运动训练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cl-2 mRNA/Bax rnRNA:运动训练组较模型组增高(p<0.01),运动训练组中24h组、3d组、7d组逐渐增加,以7d组增加最为明显,与24h组、3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24h组与3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⑥相关性分析:IL-10与BDNF蛋白的表达呈正性相关关系,IL-10与bcl-2的表达呈正性相关关系。  结论:⑴采用胶原酶诱导法向大鼠尾状核注射Ⅰ胶原酶+肝素钠,能成功制作脑出血动物模型;⑵运动训练能够降低脑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促进血肿周围运动皮层IL-10蛋白及BDNF蛋白的表达;⑶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下调Bax基因的表达;⑷大鼠脑出血后3d开始运动训练较24h及7d开始运动训练更有利于出血灶周运动皮层BDNF蛋白及IL-10蛋白的表达;⑸大鼠脑出血后7d开始运动训练较24h及3d开始运动训练更有利于抑制出血灶周运动皮层Bax基因的表达,而对Bcl-2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著录项

  • 作者

    孙雪;

  • 作者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 学科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敏;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脑出血,医学康复,运动训练,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