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业拼凑、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的实证研究
【6h】

创业拼凑、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加深,国家制订的创业相关政策不断优厚。学术界对于创业理论的研究亦愈发丰富,也产生了一些重大的理论成果。根据中国知网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一共发表了创业类文章35172篇,创历年之最。同时,根据国家关于2017年创业报告,中国于2017年早期创业活动指数(TEA)已经超越美国,这表明创业理论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有数据统计表明,我国新创企业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创业成功率依然很低,新创企业平均寿命不足3年,绝大多数只有1年。诚然,创业失败无疑是对自身资源和现有机会的一种浪费,因此,研究资源配置方法与更好地识别创业机会就举足轻重,并应当为创业者开展科学的创业、减少创业失败率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通过分析以往研究发现,创业拼凑作为一个创业理论的研究的红海领域,在拼凑与新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已经拥有了丰富殷实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创业拼凑对其它创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的影响关系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本研究所研究的创业拼凑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纵观以往更是仍然停留在依托理论的思辨研究与利用案例分析法的过程研究的阶段,缺乏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而创业警觉性作为学术界与实业界皆认可的重要要素(于晓宇,2017),在拼凑过程促进机会识别的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但具体起何种作用,仍有进一步实证的必要。  本研究通过采用统计应用软件Spss21.0和Amos17.0对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信度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SEM检验并且得出假设检验结果如下:(1)创业机会识别的前因变量可以是创业拼凑;(2)创业警觉性在创业拼凑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起到中介作用;(3)测量量表的又一次检验。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有三个:首先,本研究在前人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首次针对创业拼凑是否直接影响创业机会识别进行实证验证并展开具体的讨论与阐述,虽然孙红霞(2015)通过整合Timmons模型中所提出的机会和资源要素,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农民创业历程,得出在环境不变的前提下,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的拼凑机会过程模型,即拼凑、识别、开发的过程,从而实现机会同资源的平衡搭配,但仍然缺乏实证研究。然后,本研究纳入了创业警觉性作为创业拼凑和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中介,把三个变量相结合,同时进行实证分析,并试图拓展本研究的理论深度。最后,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作为实证研究的方法,与以往创业研究中较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不同。SEM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的特点简化了研究流程;容许变量含测量误差的特点极大的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除了多元线性回归必备的参数估计外,还可以计算不同模型对同一个数据的拟合程度,从而选择最接近变量关系的模型。

著录项

  • 作者

    张宇驰;

  •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
  • 学科 工商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汪金龙;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创业拼凑,创业警觉性,机会识别;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