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乡村治理机制的研究--以成都市M村为例
【6h】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乡村治理机制的研究--以成都市M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

2.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乡村治理

2.1.2 乡村治理主体

2.1.3 乡村治理机制

2.2 相关文献研究

2.2.1 乡村治理主导主体的研究

2.2.2 乡村治理困境的研究

2.2.3 乡村治理机制的研究

2.2.4 文献述评

2.3 理论基础

2.3.1 治理理论

2.3.2 多中心治理理论

2.3.3 理论评述

3.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1.1 案例选取

3.1.2 数据收集方法

3.1.3 访谈设计

3.2 分析过程及框架

4.乡村多中心治理机制的研究——基于成都市M村案例

4.1 案例的基本情况

4.2 治理主体的构成

4.3 治理机制的行政维度

4.3.1 自上而下治理思维转变

4.3.2 综合治理协商机制

4.3.3 自下而上的民意互动机制

4.4 治理机制的市场维度

4.4.1 资源优势的运营机制

4.4.2 资本和项目审核机制

4.4.3 村民分类经营机制

4.5 治理机制的社会维度

4.5.1 自治组织成员确权机制

4.5.2 自治组织决策议事机制

4.5.3 自治组织民主协调机制

4.5.4 自治组织成员能力培养机制

4.6 多中心治理机制存在的不足

4.6.1 多元主体的沟通协商机制不健全

4.6.2 公益行为履约的奖惩机制不严格

4.6.3 动员村民的专业机制不完善

5.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乡村治理机制的优化建议

5.1 优化乡村多中心治理机制的原则

5.2 行政维度

5.2.1 优化权力共享机制,明确多元主体权力边界

5.2.2 完善信息共享和互动沟通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决策共识

5.3 市场维度

5.3.1 健全资源整合评估机制,有效运营外来资源

5.3.2 建立健全监督与契约机制

5.4 社会维度

5.4.1 构建村民利益共享机制,增加参与积极性和归属感

5.4.2 健全村民能力建设机制,增强民主参与能力

5.4.3 建立社会工作机构陪伴机制,带动乡村自治的专业化

6.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致谢

展开▼

摘要

长期以来,农村在我国社会和文化中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改革开放、工业化与城市化等因素的冲击,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家园价值逐渐弱化,农民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障,在农村发展建设中往往处于被动参与地位,不能充分表达他们对农村发展的意见、建议。因此,有必要构建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多元治理机制,充分保障村民的主体地位,以解决目前乡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1]。  本文将多元治理理论引入到乡村治理机制中,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在多元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M乡村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其多元治理机制进行分析,得出其治理经验与可改进之处。首先,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和二手资料收集法获取相关资料,并结合对相关人员的访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M村中参与治理的主体和治理的过程。然后,以多元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主体分为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社会层面,通过剖析隶属于不同层次下治理主体的功能发挥和主体间的互动方式,分层探讨不同层次下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M村取得治理成效的经验是:政府良好的顶层设计、社会资本的引入激发了治理活力、构建了培养内生动力和自治能力的机制。同时提出M村在治理机制上也存在多元主体的沟通协商机制不健全、公益行为履约的奖惩机制不严格、动员村民的专业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从三个维度入手探讨了乡村多元治理机制的优化策略,为有意愿走多元治理道路的乡村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研究结果符合当前中国乡村治理中政府、社会间双向互动的逻辑,一方面为乡村治理提供优化策略,另一方面能够充实和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中治理振兴的内容,为其提供相关实践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