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及物性角度对比分析习近平语言及其译文的修辞性表达
【6h】

从及物性角度对比分析习近平语言及其译文的修辞性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Data and Methodology

1.4 Outlin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itivity System

2.1.1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itivity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itivity

2.2 Previous Studies on Idioms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The General Overview of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3.1.1 Th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3.1.2 The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3.1.3 The textual metafunction

3.2 Transitivity

3.3.1 Material processes

3.2.2 Mental processes

3.2.3 Relational processes

3.2.4 Verbal processes

3.2.5 Behavioral processes

3.2.6 Existential processes

Chapter Fou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1 Distribution of Transitivity Processes

4.2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vity

4.2.1 Material processes

4.2.2 Relational processes

4.2.3 Mental processes

4.2.4 Other processes

4.2.5 Summary

4.3 Discussion

4.3.1 Similarities of transitivity process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4.3.2 Differences of transitivity process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4.3.3 Reasons fo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Study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曾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可见,演讲在古代社会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个场合发表的演讲都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的形象,展现了中国的文化。他的外交演讲平淡不失幽默、简浅不失深邃、触点不失全面。最近几年,对习近平讲话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这些研究主要从修辞学、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谈到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语篇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少有从及物性角度出发去研究习近平演讲。因此,有必要对习近平的语言及英文译文的修辞性表达进行及物性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对含有修辞的演讲进行搜集归纳,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及物性对比分析。研究过程如下:首先对所选语料中的过程进行了认定和区分,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数量和百分比的统计以便呈现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分析促成这样分布的原因。  分析表明,习近平的语言及英译文的修辞性表达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首先,中英文中都出现了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以及行为过程;其次,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在中英文出现的百分比较高,并且物质过程所占比例最高;除此之外;每个过程类型所对应的功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中文出现了五种过程类型,而英文出现了六种;第二,中文出现的关系过程的频率高于英文出现的关系过程,而中文出现的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出现的频率低于英文出现的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第三,及物过程在中英文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过程转移。  鉴于上述差异,得出的解释如下:首先,汉语具有主观性思维的特点,而英语则倾向于客观思维。其次,英语被视为一种静态语言,汉语被视为一种动态语言。第三,它指的是语言的不对等性,它产生了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

著录项

  • 作者

    贾海娥;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满亮;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外交演讲,汉英翻译,修辞性表达,及物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