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比较研究
【6h】

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研究进展

缩 略 语 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 人 简 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CABG)手术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不同特点,以期为心外科临床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心外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住院患者128例,OPCAB组与CABG组各64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资料收集以及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选择相同的麻醉方式。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及手术时间、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常见并发症等指标。患者术后情况:在引流量、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等方面。应用Excel录入并建立数据库,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组间比较用SNK法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样本较少是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关联性分析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秩相关和分类变量关联性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辅助呼吸时间、SICU滞留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等方面对比,OPCAB组与CAB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悬浮红细胞)、术后血肌酐比较,OPCAB组均优于CAB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组与CABG组平均旁路移植血管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隐静脉旁路血管使用率分别为93.86%、99.51%,乳内动脉(LIMA)旁路血管使用率均为100%,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OFA比较,心脏功能评分、中枢神经系统、凝血系统评分OPCAB组均低于C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功能评分、肝脏功能评分、肺脏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总评分(TMS) OPCAB组显著低于C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远端吻合部位分布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心肌梗塞、脑梗塞、心律失常、房颤、伤口感染、二次开胸止血、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CABG组均高于OPCAB组,胸腔积液OPCAB组高于CABG组,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死亡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CABG组显著高于OP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高龄、心功能不全及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CAD患者,或考虑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可优先采用OPCAB。因为OPCAB能够更好的保护心脏功能,冠状动脉血流灌注要比CABG好。  2.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损伤人体各脏器功能,相对的减少了手术复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缩短了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外科ICU的入住时间和患者总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机率降低。对于高危的冠心病患者OPCAB优势明显。  3.OPCAB仍不能完全替代CABG。OPCAB的适应证较严格,对术前评估循环不稳定的病人在实施OPCAB应同时做体外循环的准备工作,必要时改为CABG。  4.近期疗效上相比较OPCAB优于CABG,但还需进一步观察远期血管通畅率和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